夜色,開始籠罩大地。
營寨的收尾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當趙雲前來的時候,就看到紀青山正坐在篝火旁發呆,神色中滿是悵然。
這樣的表現,頓時讓趙雲一怔,他坐到紀青山旁邊,伸手寬厚的手掌,拍了拍紀青山的肩膀,關心道:“青山何事心憂?”
“子龍將軍,我隻是恨……”
紀青山臉上的悲傷之色更濃了,“現在我軍彈藥已耗儘,明日,必要以肉搏為主,而我,徒有七尺七寸之軀,卻不通武藝,不知如何殺敵,因此深恨之……”
“你既有此拳拳之心,就不失為勇敢男兒。隻是,觀青山年歲,也已二十有餘,為何直到現在,都不曾習武?”趙雲安慰了一句,又提出疑惑。
“唉,青山飄零半生,隻恨未逢名師。是故,空有滿腔熱血,也隻能遺恨至今……”
紀青山長籲短歎地搖了搖頭,說罷又目光灼灼地看向趙雲,抱拳道,“今見子龍將軍,青山方知世間還有此英豪。公若不棄,青山願拜為師父。從此以後,上報師恩,下安黎庶,決不辱沒師父威名!”
趙雲聞言,頓時動容,他那張寬闊剛毅的臉龐上,浮現出了一種彆樣的神采。
紀青山的話語中,“下安黎庶”四個字特彆戳中他的內心。
“雲一生從未收徒,青山既有此心,吾當成全。隻是武藝傳授,非同小可,你須依我三件事,此事方可成。”趙雲神色鄭重。
“師父請講,區區三件,何足道哉!”紀青山連忙答應。
“這三件,可並不容易,甚至需要讓你付出性命,你且聽好!”
趙雲沉聲開口,眼眸中,閃過一陣遙遠的回憶。
“雲平生所願,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當年,袁紹與公孫瓚在北方大戰,我為常山郡民兵領袖,欲擇其一,以求托庇。
但袁紹為天下士人領袖,其治下,士家大族橫征暴斂,百姓民不聊生,雖勢大,我卻棄之而擇公孫瓚。
後遇先帝,蒙先帝錯愛,與之相交甚厚。然先帝的勢力,時不在北,我若投之,恐常山郡鄉民有失,因此隻得再效力於公孫瓚。
你當明白,雲這一身武藝的來源,是為守鄉護民而生,非為殺戮。
因此,這第一件事便是,你若學藝於雲,便不可以雲之武藝,屠殺黎民百姓。”
“第一條簡單。”紀青山點頭。
趙雲又接著說:
“公孫瓚死後,我投先帝而去,先帝以雲為親信,拱衛其親屬家眷,常常厚愛,無以複加。雲受先帝大恩,常思無以為報,誓為先帝守護基業。
因此,第二件事便是,你若學吾武藝,亦當守護季漢基業,不得背蜀降魏。”
說完,趙雲遲疑了一下,卻又補充了一句:“除非到事不可為的那一天,若陛下先降,此條便不作數。”
紀青山聞言,心中一動,露出笑意:“弟子明白。”
“第三,先帝施行仁政,寬愛百姓,陛下和諸葛丞相皆承其仁德,對民寬厚。你才思敏捷,博學多識,亦是能臣的材料,因此,你若為官,也當秉持仁政,善待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
趙雲緩緩將第三件事也說出來。
“師父。”紀青山沒有再說話,而是直接行三叩首之禮。
“在我門下,不必拘禮。”趙雲忙上前攙扶,臉含笑意,越看自己這個弟子越覺喜愛。
“如今我軍值生死之際,明日更是硬仗,閒話先不必多談,你且隨我來校場,抓緊時間多學一些東西。我且問你,你想學何種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