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流民暴動,打過來了(1 / 2)

大豆,古稱“菽”,最早起源於中國,在華夏大地上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名列“五穀”之一。在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中,大豆及其製品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奶酪”的豆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但是李振穿越過來後發現此時的大豆並沒有用作榨油,百姓們所吃的油也大都是菜籽油和葷油,這讓李振看到了商機。

由於大豆非常普遍,所以價格也非常低,此時的農人大多數是將大豆種植在田間地頭不占空間的位置,並沒有多重視這種植物。

這個時代煉油的方法非常落後,首先是將油菜籽炒熟,然後用稻草將磨碎的菜籽包裹起來,最後放入石榨中,使用大錘和木棍的擠壓將菜籽裡麵的油脂慢慢壓榨出來。(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介紹)

李振命人將大豆也放在其中,按照這種辦法進行榨油。很快就將這個時代的第一桶豆油給榨了出來,消息也很快傳遍了整個山寨。

“你聽說了嗎?寨主竟然能夠用大豆榨油出來,那油比菜籽油還要好吃。”

“大豆還能榨油?我們寨主真是神人呀!”

寨子裡的人們在知道大豆能夠榨油後,立馬開始收集起來,本來不當好東西的大豆一夜之間成了好東西。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資,除了能夠烹飪食物外,還能用來點燈照明,尋常百姓家一年也舍不得吃多少油。

其實我們常去的寺廟中所說的香火,說的就是香燭和油,隻不過此時的油大多數都是由香客信徒們帶進寺廟內交給那些和尚,用於供奉佛祖的燈盞。

李振知道後世有種機械榨油機,根本不用像如今這樣麻煩,直接倒進去開動按鈕,那豆油就會像流水一樣出來。可是李振暫時還不想返回現代,一方麵這段時間積攢的黃金沒有那麼多,另外他每次穿越都得先自殘,他手上的傷口剛好沒幾天,還是等過幾天再說吧。

就連榨油剩下的豆渣李振還不放過,要是照著以前這些豆渣都是飼養豬羊的飼料,人們也想要將這些豆渣當做糧食吃的,但那味道確實非常難以下咽,所以就放棄了。

李振讓人將剩下的豆渣集中到了一起,然後命人抬著來到一處大碾子跟前。將這些豆渣全部倒在上邊,開始一圈圈的碾壓起來,期間還加入了食鹽和一些豆油,這讓不少圍觀的人們感到好奇,不明白自己的大頭領到底要乾什麼。

看到大家一臉茫然的表情,李振笑著說:“我今天給大家做一道好吃的豆製品,豆渣餅。”

大豆可是個好東西,它既能榨油還能製作出無數美食,豆漿、豆腐、豆腐皮、油皮等等,所以說古代的勞動人民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能夠將各種可以吃的糧食弄成無數道美食。在華夏人的食譜裡,植物隻有兩種功能,可以食用和藥用,就算是有毒的植物也有著它獨特的中藥價值。

這邊李振將碾壓好的豆渣放入鍋中小火慢煎,直至煎至兩麵金黃,才使用木質鏟子盛到盤子裡。

又好奇的人不顧豆渣餅的熱氣,直接上手抓了一塊嘗了嘗。隨著一口下去,豆香十足的豆渣餅真是太好吃了,裡麵加了淡淡的食鹽,使得豆腥味沒有那麼重。

“真是太好吃了,沒想到這豆渣竟然還有這種吃法。”

製作方法李振已經交給他們了,他在指導了一下後便放手讓他們自己製作,於是當天晚上李家寨的幾個食堂又多出了一道煎豆渣餅的美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