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屏幕放出秦浩的硬照,大師兄都還在羨慕。
Penicillin這麼年輕就奪冠,他羨慕。
奪冠之後水平更上一層樓,他羨慕。
但今天羨慕的方向又不一樣,作為AD,他沒少幻想過在賽場打出類似的操作。抓住那麼零點零幾秒的節拍,按下水銀,按下閃現,秀翻全場。
在這波之前,他從沒想過一個中單可以打出這種操作。
不是他歧視中路。
他也沒資格歧視中路。
中單選手普遍比其他位置的選手貴,隻聽說中路玩不轉,去混其他位置,沒聽說其他位置打不了,跑去混中路。
比如老選手轉型方向之一:野輔。
他沒想過的原因很簡單。
中單的英雄池大概率用不到水銀這裝備,其次,它太吃操作,也太吃注意力。
如果操作也分門檻。
那水銀閃現沒收盲僧大招,應該是最頂尖的那種。隻有盲僧按下大招那一瞬的功夫解才有用。
字麵意義的,讓盲僧大招消失。
更過分的是。
F6營地沒有LGD的視野,他們先搶的藍區側翼,保留了中轉下逼下高地的說法,放棄了上側視野區域。
也就是說,Penicillin規避了一波近乎盲視野的側翼回旋踢。
想到自己職業賽場多次被卡視野秒,再看這一幕,大師兄心裡那股酸爽勁就彆提了。
他夢寐以求想在賽場複刻的操作,都還是正麵看到盲僧,它進來踢,然後注意力拉滿,成功反製。
他做夢都不敢做盲視野解盲僧大招!
水友當然不懂大師兄的感歎。
掃到一兩個彈幕安慰說,炸胡,大師兄知道水友還是不懂。
也是,大部分觀眾在有閃現的情況下,連石頭人大招都反應不過來。對他們來說,反正都是做不到的操作,乾嘛要區分難度。
有那麼一刻。
大師兄想起Faker出道奪冠,他去搜集錦,偶然看到Faker直播中單瑞文的錄屏,裡麵有一段盲視野走位躲皇子EQ,絲血反殺的鏡頭。
他放慢三倍速,看到旗幟動畫剛出現,本打算進草回城的瑞文已經在往左邊點地板了。
他當時覺得非常誇張。
因為就算清楚草裡有皇子,他都沒辦法穩定複刻。這盲視野躲,也太踏馬變態了。
到今天。
看著硬照裡那張年輕的臉,大師兄忽然醒悟過來,他乾嘛非得跟怪物比。
他該坐普通人那一桌。
水友們一直注意著大師兄的表情,見他麵色舒緩,還以為安慰有效。事實上,看到解說那麼震驚,他們確實不知道震驚什麼。
如果不是導播切出回放,他們都不知道盲僧大招進入了CD,隻以為Peanut犯病,被盧錫安閃現後拉,沒了施法距離,沒按出大招。
“一個人打了全隊38.6%的輸出,這MVP很有含金量。”
“Faker又被對位MVP,第三次了。”
“岩雀不好打盧錫安,有問題嗎?”
“我都以為SKT要翻了。”
“小組賽總共輸了三小局,三局都被對位MVP。”
看到彈幕聊起其他話題,大師兄沉默了幾秒鐘,露出無奈。
他終於知道自己以前剛進職業圈,跟一位格鬥遊戲愛好者討論梅原大吾時,為什麼對方會被他一句“這很難嗎”整成啞巴。
在他眼裡,梅原大吾將春麗超殺全部擋掉,上演驚天逆轉的鏡頭,好像也就那樣。他又不喜歡格鬥遊戲,連招都連不明白,自然沒辦法理解這個操作和彆的操作有什麼不同。
直到接觸街霸後,才知道格擋多段進攻的判定有多難。
因為春麗的第一下前衝,隻在對手攻擊到你之前的7幀內有效。
7幀什麼概念?
格鬥遊戲恒定60幀每秒。
也就是說,6幀約等於0.1秒,那7幀大約就是0.116秒左右。
所以,梅原大吾在幾乎空血情況下先是在0.116秒內反應過來擋住第一下,然後再連續15次Block掉“鳳翼扇”的後續動作,再接超殺,完成逆天翻盤。
他使用的搖杆,一次格擋成功過後,還需要把搖杆推回中間位置。
更過分的是,梅原大吾選擇在鳳翼扇改向上攻擊的那個空檔上跳起來格擋,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打出最高傷害的連擊套路。
他不僅抓到了格擋,更看到了怎麼反殺。
就像Penicillin這波操作真正震驚到大師兄的點,都不僅僅是反應快。
畢竟打樁成功是一回事,能在自己的小屋裡,安靜的一個人做到是一回事。
把環境換到異國他鄉,對手是LCK豪門,頂著無數人的目光比賽,在SKT主動勾引,掩護盲僧切掉主c的配合裡,成功反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強大的心理素質,練到
爛熟的技巧,細致的計算能力。
對職業選手來說,跟後兩條相比,明顯前者更不可控。
大師兄想起猩猩隊長最近跟他說過一個笑話。
他講,前2年入圈的新人中單,動不動就是我(排位)單殺過Faker、以Faker為模版,而去年轉會期,他去青訓營遇到一些人回答問題,那些人再被指出對線不合格後,給的理由竟然是——
我在思考怎麼支援,再給我一次試訓機會。我是團隊型中單,學的青帝。我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對線上。
總之,他們選擇回避聊到對線的部分,而且特驕傲的說,Penicillin教我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Penicillin奪冠不僅喚醒了有些死氣沉沉的中國召喚師,回坑了一批老玩家,還影響了一大批新人。
猩猩隊長覺得這事很有趣。
大師兄看到的卻是未來2年,中路大概率會減少對抗。因為支援的前提之一,就是保持血量狀態。
沒奪冠之前,很多聲音攻擊Penicillin換血不夠頂級、操作不夠。因為他們熟悉的冠軍中單叫Faker,跟Faker不像的中單,不配得到認可。
奪冠之後,這些還是問題嗎?
沒看見一些新人中單的遊戲思路,變成了沒那麼強調對線。等這樣的中單越來越多,還會有人罵:不單殺(不壓個三五十刀)不配贏遊戲?
或許罵的部分會變成支援慢了也說不定。評判的標準從壓不壓刀,變成支援到不到位,隊友舒不舒服。
而且。
對職業選手來說,還有什麼比影響賽場風向更酷的事?
如果有一天。
新入圈的新人說我的模版是Doublelift,他覺得自己原地退役,已經沒有遺憾了。
可現實就是。
他還不配。
北美本地一代追求的目標並不是他這個聯賽統治力還算可以的AD。目標都望著IMP,望著Bang,望著Deft,望著Uzi……
他缺席了S7春季賽。
有了更多時間關注訓練之外的事。
他非常清楚的看到了這樣的風潮,從LPL席卷到外卡賽區。
看過Penicillin如何“揚長避短”,贏得冠軍的的玩家,在發現自己到了一定水平,打線不容易分出差距後,還會想著靠打線按死“Faker”?
當然不會。
比賽視頻就在那。
新一代找到了另一種努力的方向。隻要在聯動和組織度方麵超過對手,沒什麼不能贏的。
你名氣大又怎樣。
終究雙拳難敵四手。
再強的AD,也會被包下惡心到。你都沒裝備,等級還落後,伱除了讓線,還能怎樣。
你上單微操牛逼。
我一個打不過,我不能兩個嗎?兩個不行,三包一試試?
Penicillin提供給全世界教練組的思路,就是優秀的線野協同,足夠獲取冠軍。LGD的某些進攻回合,標準到隻要條件合適就能進行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