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哎呀,好喜歡
趁著聚餐的功夫。
秦浩把一張照片上傳到了微博,並配文
高雄的天空。
秦浩關掉手機,認真對待眼前的美食。
而對觀眾來說,青蒜才剛開始。
來了來了,天空照雖遲但到。
青神這麼高冷嗎,奪冠了不說點什麼。
他不高冷啊,線下跟他合過影,很Nice的一個人。
樓上那位一看就是新人,這明明是傳統好不好,奪冠發一張當地場館的天空照片,記錄生活。
我隻想知道青寶什麼時候開播。
想到那些攻擊貼,Edgar隻覺得好笑。憑什麼一個躲在隊員背後的教練能有這麼好的觀眾緣。
見助手點頭,Edgar又說:“民皓那家夥,還在eo?”
能同時得罪中韓兩個賽區的觀賽群眾,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挺牛的,果然是能人所不能。
就像打線的,肯定不希望打野到處搞事,而打野肯定希望線上能一直看他,這樣他才舒服。
Edgar笑了:“我知道你很看好他。”
見Edgar臉拉下去,助手找補道:“他很能抗壓,隻是需要點時間。”
而對Edgar來說,他很看重遊戲局數。
他搞不懂,憑什麼這些罵聲裡,有關扣馬的那麼少。S5MSI也是,S6世界賽也是,被罵的永遠是隊員,跟其他隊反過來。
Edgar沒覺得賽前喊話,是什麼不正確的事,他隻覺得觀眾煞筆,逮著這件事罵,不去想想到底是誰送掉了第一局。
確實,輸的就很自然。
這不是假話。
Edgar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一直夠以身作則。
金晶洙忽然覺得周圍的氣溫下降了,四顧一圈,看到斜前方的Edgar監督正抱著胸假寐,不由得露出笑。
畢竟,這世上,大家都挺討厭很裝的人。大家也分得清鼓舞士氣和是不是在開玩笑。
大部分網友好像懂了。
“是,但他嚴格遵守紀律,也夠勤奮。”
在他眼裡,不同位置的隊員,對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
沃日,韓網那邊瘋了。
回到辦公室,陽光從窗外斜照進來,Edgar坐在老板椅上,說:“這樣的賽事到底有什麼意義。”
對一個c位來說,沒太大關係就是他的原罪。
他喜歡強調隊伍的整體優先於隊員。
怎麼哪都是青一兒啊,我感覺皇冠實力就這樣,對線永遠打不過同期最強的那批中單。他強在紀律性,聽指揮,不送。
Edgar收起笑容,第N次分享自己的執教經驗:“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能留隊的原因,不然我早把他踢了。隻要他老老實實坐在電腦前,我就沒那麼生氣。”
啊啊啊啊,青寶的妖姬好帥。
回韓國的航班上。
動態底下。
但因為這樣的藝術被罵,當事人也要玩得起。
冒犯,或許是一種藝術。
想著昨晚論壇的聲討貼,說三比一的比分預測沒錯,金晶洙就想笑。誰能想到,Edgar第一次出圈,會是以這樣的方式。
或者說。
理性討論,是不是青一兒。
3:0或者3:1
正因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才需要教練來糅合。
“是。”
“彆安慰了,我們隻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怎麼瘋的。
這傻蛋。
平時總裝自己第一,看不起這看不起那,結果洲際賽被群嘲。
所以。
Edgar用手指扣著桌麵,發出咚咚的聲音,“老實講,以他的對線水平隻能勉力支撐起高強度的對局除了維克托特彆強的那個版本。”
哈哈。
同樣的時間內,如果一個人打了200場而另一個人打了400場,他隻會選擇後者。
當然,前者可以變得更好,隻是後者有更高的可能性做到更優秀。
說到這,Edgar感慨:“從那場半決開始,我們研究LGD也研究了大半年,但你看,我們算是看著Penici在進步。這就是努力的價值。”
這次洲際賽。
Edgar印象最深的,就是Penici對換血上的處理,他總能讓對線節奏按照他想要的方式進行。
有時候。
看到Faker、Penici這樣的人,Edgar也會懷疑自己的執教方針是不是有問題。
他覺得SKT奪冠那年,論紀律性不如他們。
LGD奪冠那年,紀律性也不如他們。
可人家就是能拿冠軍。
因為像Faker、Penici這樣的人,就算拿到弱勢
對位,也有不小的概率把對局節奏握在手上。
老實講,的加裡奧是一般。
可這版本,如果你打定主意犧牲一點對線強度,那它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問題在於。
像加裡奧這樣的英雄,理應不存在天敵,偏偏Penici拿到妖姬後,能靠著換血壓製,讓加裡奧出不了塔。
他也相信互換英雄,Penici最少能找到一波無傷的遊走回合,跟打野打出配合。
他看過LGD的比賽。
Penici很會處理兵線回合,能在密集的比賽信息裡,抓到自己想要的節奏。
念頭轉過幾圈,Edgar堅定道:“但我還是覺得,五個訓練有素的選手組成的團隊,才是聯盟的未來。
就跟星際一樣,無數次修正過程,複刻式的勝利。”
“你跟他們說,休息一天。明天2點,我會坐在訓練室裡等。”
所謂的監督,不全是因為職位。
Edgar在三星待了15年。
從星際時代,他就有提前等的習慣。
他覺得威信就是從這些小事中建立起來的。
屏幕裡。
論壇最新帖,還在陰陽怪氣三比一的比分無比正確。助手退出辦公室,卻在想:監督什麼都好,就是太在乎資曆了,總想表現出前輩的一麵,難免會被人覺得霸道。
至於所謂的執教方針,助手更願意認為,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如果2年前,Edgar能物色到Penici、Faker這樣的領袖和天才,所謂的訓練有素更像是偽命題。
隻要能贏,管理層和觀眾不關心贏的方式。
就像現在。
韓網觀眾鋪天蓋地的吹捧LZ。就像曾經吹捧Sb一樣,把Khan吹成了世界第一。
他還記得上周約訓練賽,Edgar監督嘲諷LZ教練組不作為,說什麼版本了,還把上野地位拔得這麼高,讓下路犧牲發育。
還說LZ這麼玩下去,下路遲早失去打傷害的嗅覺。
他敢說,如果放出這番評價,Edgar監督又要被群嘲。觀眾可不信一個輸家說的話。
逆版本?
輸了的人才是逆版本。
贏了的,隻會被觀眾送上王座,成為下個欽定的天才少年。
連續的失利,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是時候把那些放去LPL的選手買回來了。
腐朽的LCK,青訓根本沒機會得到成長,連Khan這樣的人才都要去外麵曆練。
應該建立更公平的人才梯隊,讓那些新人有條件上台比賽。
為什麼LZ這種磨合不到2個月的隊伍,能拿出最優秀的發揮。因為LZ的管理層大膽啟用新人、以老帶新。
洲際賽的失利,逼得韓網觀眾反思。
畢竟這不是俱樂部跟俱樂部的比拚,而是賽區跟賽區的比拚。這都輸了,肯定是選拔機製出問題了。
當晚。
有韓媒撰文:“自S4起,LPL每年都會從我們這裡買人,從教練、分析師再到選手。我們要被挖空了。”
“為什麼我們賽區的新人隻能在LSPL出道,因為那邊不缺比賽打,對新人的待遇也更好。”
“據調查顯示,很多選手選擇留在LCK,最大的原因是離家近。”
“很遺憾,除了SKT,其他俱樂部的投資力度不如LPL,這才是青黃不接的最大原因。”
很快。
這篇討論洲際賽失利的文章,引起了韓網熱議。
因為這是明擺著的事。
這2年。
越來越多投身聯盟電競的選手,隻能去打城市爭霸、去打LSPL。跟中國相比,韓國實在太小了,容納不了那麼多選手追夢。
論投資,很多LCK的俱樂部,還不如一些甲級聯賽的戰隊投入多。
拿Rox舉例。
他們打上LCK後,訓練環境並沒有得到大的改變,因為缺少金主接手。而同時期的QG,不想加大投入,第一時間就會選擇變現,把席位賣出去。
“誰都知道提高待遇就能留住人才,問題是,誰來提高待遇?”
看過這篇文章。
Edgar吐槽道:“電競就是個無底洞,變現手段少之又少,空有賽事流量,卻全被拳頭吸走了。戰隊能分到什麼?一些獎金?”
Edgar經曆過星際、DNF,對這些事看得很清楚。
說實話。
他都不知道LOL還能火幾年。
加大投入四個字,上嘴皮碰碰下嘴皮就出來了,卻需要老板們實打實的掏出真金白銀。作為戰隊經理,想額外申請經費,光報告都不好寫。
“是啊,觀眾哪裡懂,被文章帶一帶,就覺得遲早要完。”助手感慨:“聽說今年,LGD也盈利了。”
“那家夥確實受歡迎。”
助手知道Edgar說得是誰,畢竟前段時間售空套票的事,他們也聊過。
“其實,這種文章多一點也不是壞事。”Edgar屁股很正,他也希望上麵多給經費。
另一頭。
阿布出了機場,見
自己的動態
“你能不能回複一下?”阿布伸出手機:“我艾特你了。”
秦浩摸出手機,才發現阿布更新了一條微博。他放了幾張截圖,有寫滿的筆記和深夜圍坐的偷拍照,並配文
這就是我們的成果。
C博見阿布為了這種事跑過來,頗有些哭笑不得。雖然他不反感炫耀,但沒到這種程度。
“好啊。”
秦浩沒有拒絕,也沒有敷衍,他很喜歡洲際賽的氛圍,大家心往一處使。
秦浩登陸賬戶,回複:決賽前一天,教練團模擬了全部的出場順序和可能的BP搭配。這就是我們能夠三比一的原因。
阿布很滿意這個評價。
他當然知道,教練工作沒有想象中那麼有用,不管如何,教練始終都是綠葉,當不了紅花。
但是。
如果他的努力不能被人知道,豈不是可惜了,畢竟他們真的做了這麼多的工作。
“明凱、田野”阿布又回到隊列,招呼隊員幫他的微博增加流量。
當天下午。
記滿筆記的截圖,被抗吧反複傳唱,登頂熱搜。
阿布抱著手機,碰到不錯的評論,就會回帖。
哇,我就說決賽BP,怎麼做得那麼好。
阿布:是啊,頭發都熬掉了,每天研究到三四點。
布神!辛苦了!
阿布:嗨嗨,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對比LCK,我們真的太團結了。
阿布:沒那麼誇張,但我們確實很想贏下比賽,所以互通了訓練賽情報。
布神,布神,RNG那場,上路怎麼被康特了?
阿布:我們不知道Khan還會俄洛伊。而且輸也不全是被康特的原因吧,隻能說LZ打得太好了,我們想的是增加下路對線強度,控龍打推進。
那乾嘛搶ez。
阿布:我們覺得搶ez,對麵隻可能出寒冰。小狗也覺得他的ez能壓寒冰,對線會舒服。
阿布抱著手機,心情那叫一個好。
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