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大夏的勝利不止在於葉堡,也在於國內。
這片土地,一改往日的頹廢,欣欣向榮,勃勃生機。
從去年到現在一年的時間裡,大夏公路鐵路、橋梁仿佛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九月的時候,大夏本土所擁有的高標格公路就突破了15萬公裡的大關,這其中不包括土路沙石路等低劣道路,以及施工中未完成的,雖然那也能通車行人,但總的來說並不符合大夏追求完美的發展規劃。
保守估計15萬公裡的高標格公路,這毫無疑問是個奇跡,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大夏就創造了這一奇跡,準確來說是我們的國際友人創造了這一奇跡。
這是與國際友人的辛勤勞動分不開的,在來自本子國、棒子、帝俄、南洋各國、歐羅巴各國的國際友人的幫助下,大夏本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排名是人數由高到低排名,也可以說是讚助排名。
而且他們參與建設的全是項目中的危險和困難部分,在無數機械化設備的輔助下進行修建,隻是沿途的簡單項目依然有大夏民眾參與到其中去,以及軍方!!!
(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這裡就不去算了,反正無數,一個肝帝永遠比不過開掛的。)
【這的確看起來不可能完成,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承認他們創下了很多奇跡,儘管這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掛路燈和100連抽等威脅下完成的,他們爆發了十足的創造力和以忍耐著稱的精神,在這一方麵我們承認人在困境時所爆發出來的潛力將遠遠超過他們平時裡的表現。
在這裡我們研究了十一國鐵路建造時的相關文件和檔案,以及采訪了本人和親身經曆者,的確如以上研究所述,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一切,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在采訪過程中,有一位親身經曆者如此說道:
“我也不知道我當時到底有多麼強大的能量,我唯有不停完成我的所有工作,直到這段道路竣工,我可以很自豪的說,北港灣那裡的大部分道路我都參與修建過,在我退出的三十年後,至今我還時常騎行從那經過,你現在去那裡還能找到有由我修建並負責的道路,那上麵有我的名字,每一段路都要刻上參與勞動者的名字,這種叫道路負責製。
......如果有誰想反駁的話,我想他一定可以加入到我們中來,嘗試一下掛路燈的滋味。”】——選自《大夏道路建設發展史:我們所不能忽視的一部分》
除了公路建設的成果突出之外,大夏的十一國鐵路此刻還在穩步進行當中,用2.5米的軌距相應的難度也要大點,所花費的時間自然也要增加上去的。
一些短程的鐵路經過一年也完工的差不多,有的已經能投入使用,有的則還要等最後的竣工。
要致富先修路,基礎建設的初步完善給帝國的工業和農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工業和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道路的進一步完善。
路通了,繁榮就來了,工廠可以把機器送到了農田裡。
在帝國平原地帶促成機械化,在崎嶇高原地區達成半機械化,大量的拖拉機和大型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使得農業效率要比以前高上非常之多,那這樣多出的那一部分生產力就可以轉移到基礎建設中去,進而達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那蔥蔥綠綠的時候,就有機械的轟鳴聲彌漫在這片田野上,帶來了彆樣的氣息,灌溉用的水溝在嘩嘩作響,大人在勞作,而小孩們們就在水溝旁圍著,有種說不清的味道在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