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裁縫鋪探消息,布票棉花票(1 / 2)

就連大姐和二姐,也都吃了三個燒餅,至於豬頭肉和豬耳朵也沒少吃。

吃完飯以後,李加一說道:“大姐二姐,你們收拾一下吧!我出去一趟。”

“行,你去吧!”大姐點頭說道。

從院裡出來,李加一並沒有著急去找人換東西,因為這剛吃完飯,沒有人會出來。

他先來到一家裁縫鋪,這家裁縫鋪在這一片很有名氣,屬於街道辦產業。

裁縫鋪的幾名裁縫也是屬於老裁縫,都是乾了很多年的那種。

來到裁縫鋪以後,看到一個手上沒活的老人,連忙上去說道:“大爺您好?”

“你好小同誌,你有什麼事嗎?”老人問。

“我想問一下,您認不認識會鞣製牛皮的人?”

“鞣製牛皮?怎麼,你有牛皮要鞣製嗎?”

“是的,我爺爺家住在農村,前段時間我去爺爺家玩,剛好收了一張牛皮,想找人鞣製一下做衣服。”

“用牛皮做衣服,你這可是夠奢侈的。”老人開玩笑的說道。

李加一摸了摸鼻子說道:“留著也沒什麼用,還不如做身衣服,冬天還能禦寒。”

老人認同的點了點頭說道:“這倒也是。”

說完看著李加一又說道:“你把牛皮拿過來吧!我們這幾個都會鞣製。”

“啊!你們都會?”李加一驚訝的看了一眼老人,又看了看另外幾個在忙著的。

“沒錯,我們都會,不但如此,我們還會對牛皮上色上漆。如果你做衣服的話,我們也可以。”

“那太好了,這樣吧大爺,今天我還有彆的事,最遲明天下午給您送來。”

“嗯!”老人點了點頭。

“對了,大爺,您這裡有沒有人可以用鵝絨做衣服?我說的是純鵝絨。”

“鵝絨?”老人驚訝的看著李加一。

感覺到這小家夥太有貨了,前麵是牛皮,現在又是鵝絨。

“對,鵝絨,這裡沒有人會做嗎?”

聽到李加一這話,老人笑了笑。

李加一不知道的是,在五十年代初,羽絨服已經開始在國內市場上出現,儘管當時並不普遍。

羽絨服在五十年代初進入國內市場,起初被稱為“麵包服”,因為其麵料粗糙、缺乏質感、含絨量低、款式單調、顏色灰暗。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羽絨服逐漸改進,成為冬季保暖的佳品。

在五六十年代,羽絨服並不是主流的冬季服裝。

當時,人們過冬禦寒的主流還是厚重棉服,輕便羽絨服的出現被視為一個新鮮事物。

儘管如此,羽絨服在特定群體中逐漸獲得了認可,特彆是在需要輕便保暖服裝的特定場合和人群中。

當然,這說的特定群體,屬於極少那部分人。

這麼說吧,沒有一定的關係,沒有一定的背景,根本就不要想。

但不管怎麼說,羽絨服進入國內已經有好幾年了,也經過了一定的改進。

“當然能做,而且如果絨比較好的話,我們還能做到不跑絨。”

這下李加一更驚訝了,老人竟然連跑絨都知道,看來確實是會。

其實在這個年代羽絨服跑絨很正常,布料粗糙,而且絨加工的也沒有那麼細致。

有不少梗留在上麵,往外鑽絨很正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