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青雀入宮,朕要好生將他訓斥一番。”
李世民此舉,是為了打消太子疑慮,最近他跟太子的關係剛有好轉,不想因此又矛盾重重,針鋒相對。
說到底,在個人情感上,李世民還是偏向青雀多一些。
張阿難無奈,知道躲不過去了,隻能說道:“魏王如今應是不方便前來。”
李世民皺眉道:“為何。”
張阿難道:“魏王吐血墜馬,此刻應在府中醫治。”
李世民一驚,連忙道:“太子動手打了青雀?”
張阿難搖頭道:“非是動手,而是動口。”
“太子言魏王養三百緹騎,意在效仿陛下當年玄武門之事,然晉王不在長安,魏王不可得逞。”
“魏王聞言,氣極吐血以致墜馬。”
李世民聽到這話,又驚又怒,不過還是首先關心魏王。
“太醫可曾去了。”
“魏王府有醫師在,應是無礙。”
李世民吩咐道:“來人,即刻命太醫暑輪值太醫,前往魏王府中醫治。”
“遵旨。”
安排完後,李世民又糾結起來。
先前張阿難已經說過,魏王是正在演武,所以才帶了三百緹騎。
這個理由很牽強,李世民自然不信,不過李世民覺得青雀大概是因為好友慘死,所以才會怒而興兵,想要為好友爭取個公道。
在李世民的心裡,這也比較符合青雀的性子。
“阿難,你說太子會不會因此事對青雀過多誤會。”
太子的話,李世民沒有太放在心上,倒是暗暗有幾分生氣。
玄武門之變本就是禁忌
,太子卻三番兩次的提起,真是絲毫不顧及朕的顏麵啊。
張阿難不知如何回道。
這哪能是誤會。
但陛下把此事定了性,他也不好辯駁。
斟酌道:“太子心中必然對魏王猜忌,陛下何不收回部分對魏王賞賜的戰馬,轉而賜給太子呢。”
“這樣既能體現陛下對太子的重視,也能削減太子的誤會與猜忌。”
張阿難的提議,顯然很公道。
從地位上說,太子是君,魏王是臣,臣子的戰馬怎能比儲君還多。
李世民遲疑道:“青雀如今臥病在床,朕又怎麼好拿他馬匹賜給太子。”
張阿難是內侍,非諫臣,自然不會頂著陛下說。
又另外想了個法子,道:“陛下可賞賜太子戰馬百匹,如此東宮的戰馬跟魏王的戰馬便就差不多了,如此太子心中也不會責怪陛下。”
李世民稍顯猶豫,但並不能想到其他的好辦法,隻能同意道:“便如此吧,賜太子戰馬百匹,以慰其心。”
要不是沒有其他辦法,李世民其實不想讓東宮有太多的戰馬。
太子尤善騎射,幾百騎在太子的率領下,或可有數千兵力之強勢。
李世民當年自己就是領兵作戰的大將,當然明白這裡頭的利害。
太子說魏王意欲效仿自己,再行玄武門之事,然而在李世民這邊,他覺得太子效仿自己的可能性要更大些。
青雀可沒有太子那般勇武,結交往來皆是文士鴻儒,哪裡會有謀反的可能。
反觀太子,頻頻展示武藝,結交軍中將領,伸手兵權。
這跟當年的自己,何其相像啊!39288243。。
執筆見春秋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