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太子要當大唐最大的煤老板(2 / 2)

“長安周邊的樹木,已經在大片消失,如今長久以往,無木無樹,水土流失,豈非要成沙漠之地。”

“稚奴沒去過西域,大漠,可知這沙漠並非憑空而來,許多年前,亦是草木遍布。”

“便是毫無節製的畜牧養馬,使得草木凋零,歲月年久候,不複生長,這才形成了沙漠之地。”

“當然,對於長安來說,即便有形成沙漠之地的可能,也是很久很久,乃至於數百年後的事情了。”

“或許是我有些杞人憂天吧,但這般下去,也總不是個事。”

“稚奴覺得呢。”

李治有些迷糊,他覺得太子說的很有道理,可總感覺不知道這裡頭的用意在哪。

總不能因為擔憂長安成沙漠之地,就不讓百姓們用柴火了吧。

“大兄說得對。”

想來想去,李治也隻能是乾巴巴的回道。

李承乾笑道:“稚奴可是覺得,我要讓長安城的百姓,都不準燒柴火了。”

李治有些尷尬,他感覺自己在太子麵前,就跟個透明人似的,什麼心思都會被看出來。

李承乾沒有追問,而是繼續道:“石炭之所以民間用之太少,其主要原因在於價格過高,其根本在於開采太少。”

“晉州盛產石炭,我準備在晉州,開設一家上萬人規模的大型作坊,用作於開采石炭,加工,而後對長安進行運輸。”

“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能降本增效,即便不能取代柴木,也能大規模減少柴木所需。”

這個想法其實李承乾早就有了,在天氣轉冷,看到火盆裡的石炭時,就問了關於目前大唐石炭的情況。

石炭,也就是後世的煤炭。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煤雕製品,作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的陝西地區,煤炭就已經被開采利用。

魏晉時期,對於煤炭的利用則更上層樓,比如較為傳奇的獨孤信多麵體煤精組印,就是一枚用煤精製作的印章。

隋唐時期手工業較為發達,煤炭的使用為陶瓷、冶鐵等手工業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些行業的發展。

比如在冶鐵過程中,煤炭的燃燒溫度較高,能夠提高冶鐵的效率和質量。

到了如今唐朝,鐵製工具已經應用到采礦,除了挖掘工具,運輸工具也有了一定的改進。

出現了一些簡單的運輸裝置,如木質的推車、繩索等,方便將開采出來的煤炭從井下運輸到地麵。

如今主要采用掏槽的方法開采煤炭,先以手鎬在工作麵煤壁下部開一橫槽,促使煤層產生裂隙,再用錘楔在上部敲鑿,使煤塊崩落。

這種方法能夠較為有效地將煤炭從煤層中分離出來,並且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礦工們在掏槽的位置、深度、角度等方麵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使得開采過程更加安全高效。

還有分層開采的嘗試,木質支護防止礦井坍塌,支護結構的優化,通風通道的設置,通風設備的出現等等。

在采礦這塊,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技術發展。

包括對原煤的粗加工,粉碎,篩選,製作煤餅煤球。

甚至是煤炭的洗選技術,雖然比較粗糙簡單,但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

這些方麵,跟後世的粗煤加工,在流程上沒有太大的區彆,相差的是工業化的效率,跟細致化的操作。

李治聽完,試探著說道:“大兄,這..會不會有些太過於勞民傷財了。”

李承乾笑道:“你想什麼呢,難道我會去征集徭役作此事嗎。”

“開礦作坊,將會以商號的形式,招聘長工,結算工錢,跟我在長安的冰肆鋪一樣。”

“一來能促進百姓就業的發展,沒有田地可種的,能多個吃飯的活計,有田地可種的,農閒之餘,也能賺些錢財。”

“二來可穩定地方治安,不至於無所事事之人惹是生非。”

“采礦的礦工,運輸長安的馬車,起步便是數萬人的規模,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將會是未

來數萬人,甚至十數萬人憑此活命的差事。”

“這難道不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嗎,稚奴覺得如何。”

李承乾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憑借開采煤礦,他這個太子,將會成為大唐第一位,也是最大的一位煤老板。

晉州,便是山西。

後世山西的煤老板多麼有錢,李承乾還要多清楚。

作為太子,他進入到煤礦行業中,根本不存在會有任何競爭對手。

敢跟太子搶煤礦的買賣,太子就能要你的命。

當煤礦行業發展起來,太子就是新生代的煤礦大王。

不至於壟斷,吃肉也可以分點湯。

比起冰肆鋪這樣的小生意,煤礦的生意做起來,才是真正算得上富可敵國。

從曆史的角度上來說,煤礦的發展,就是新能源的革命。

而能源的革命,是工業化的基礎。

等煤礦行業興盛成熟後,造高爐,大煉鋼,走上工業化道路,打造蒸汽機械,開啟盛唐世界巔峰,想想還真是有些小激動呢。

李治被太子所描繪的宏偉藍圖給震驚到了。

他在晉州的時候,也做過不少舉措,改善百姓生活,關注百姓營生之事。

甚至是父皇都多次寫信,誇讚他的舉動,這也是他的驕傲。

然而在聽完太子的講述後,心中就有些慚愧了。

不是說看到了煤炭行業的利潤,有多麼賺錢,而是提供數萬,乃至於數十萬工作崗位的事情。

解決數萬乃至於十數萬百姓生計,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和功德。

比起太子的格局,李治自愧不如。

“稚奴差大兄遠矣。”

這句話,李治說得很是真誠。

李承乾直接道:“行,那就這麼定了,早些安排也能早些成事。”

“這兩日我會派人前往晉州,準備開采石炭之事宜,屆時你也安排人員跟隨。”

“你在晉州也乾了兩年,對地方熟悉,寫封信給馬長史,讓他幫著一起,把這事給落實下來。”

“正好趁著春耕農閒之前,把開礦的事情辦妥了,等年後,你再跟我親自過去一趟。”

李治有些驚訝,問道:“大兄的意思,是讓稚奴也參與其中嗎。”

李承乾道:“怎的,你還不願意了?”

李治驚喜道:“當然願意,多謝大兄看重,稚奴必定會對開采石炭之事,竭力以赴。”

李治看重的,不僅僅是功勞跟名聲,還有造福百姓的功德。

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有功德的說法,李治對其極為篤信。

畢竟當時還小的時候,長孫皇後病重,李世民修建了百餘座佛寺道觀,讓僧人道士為其誦經祈福。

那些誦經祈福的場麵,給當時還小的李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而此後長孫皇後去世,沒了母親的庇護,也得不到父親疼愛的李治,精神空虛,隻能以此寄托神佛,這才有了如今的早熟穩重。

雖然不是什麼很虔誠的信徒,但經常誦讀佛道典籍,確實是能讓人性情平和。

也讓李治跟沒有其他皇子那樣的惡習,溫和有禮。

“行了,天色也不早了,你還要去青雀那邊吧。”

“早些過去,莫耽誤了。”

敲定了煤炭的事情後,李承乾跟李治又閒聊了幾句,便就開口說道。

其實李承乾並沒有李治想的,知道那麼多的消息。

隻要明白如今長安城的大勢,知曉一些相關的消息,加上李承乾本來知曉曆史軌跡,雖說他知曉的史書,傳到後世已經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次。

但大致的方向還是差不多的,以此進行分析,就能曉得個八九不離十。

“是,大兄。”

李治起身,恭敬作揖行叉手禮。

如今太子在他心中的形象,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