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未公開的密鑰(1 / 2)

這並不是說他們記憶力不好,而是他們之前並沒有足夠的權限去獲取更多信息。

若是讓他們自行尋找,最多隻能在檢索係統上定位到一個大致區域,然後一份一份地翻找。

那些文件夾可不是簡單的抽取式,而是采用了傳統的白線穿孔打結方式。

每翻看一份,都要小心翼翼地還原,以免弄亂。

這樣一來,必然耗費大量時間。即便他們人多勢眾,一人處理一些,也至少要忙到明天才能完成。更何況,有的文件夾裡報告內容繁多,即便是簡單瀏覽也需要不少時間。

然而,當他們如此輕易地拿到公開密鑰時,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有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這個公開密鑰真的是對的嗎?會不會是其他係統的?放在內網裡能用嗎?”

“是啊,萬一要是錯了,那可就白忙活了。這可是幾年前的檔案啊,難道他們現在還在用這個密鑰?”另一個人也附和道。

“不,恰恰是因為它是幾年前的,時間才對得上。如果是今年或去年的檔案,那才不對勁呢。這個內網又不是這兩年才構建的!”王所長解釋道。

“這樣說的話,那個人提出的有關環的理念也是幾年前的,剛好這種加密方式也在他的研究範圍內。從時間上來看,確實沒有什麼可質疑的。”有人分析道。

“沒錯,因為是幾年前的檔案,反而更讓人相信它的真實性……”眾人經過一番討論後,漸漸覺得這個公開密鑰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他們也彆無他法去獲取這個公開密鑰。在沒有嘗試過之前,他們隻能選擇相信。至少在目前看來,並沒有直接否定它的理由。

王所長也是這麼想的,他進一步解釋道:“雖然那份檔案不是直接關於密鑰的任務,但其中涉及到的破譯要求與霓虹國的官方通訊有關。這個密鑰很可能是當時破譯過程中用到的。”

“好吧,就算它是真的,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個人密鑰的問題。那玩意兒到底是什麼呢?”所長適時地將話題引回了個人密鑰這個更加棘手的問題上。

“一般來說,密鑰定期變化的話,周期是多久?是一個月還是一年?”有人問道。

“我們國家是三個月一變,有些國家可能幾年都不變。但綜合來看,一般至少半年內會變一次。”另一個人回答道。

“像霓虹國這種通訊技術發達的,變化應該會更快吧?估計最多三個月換一次……”又有人猜測道。

“可是,如果完全是機械生成的話,這個方法感覺也不是很靠譜啊。萬一有人專門研究出對應的破譯機器怎麼辦?”有人提出了擔憂。

“確實,機器加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為加密才是難以猜測的。個人完全可以根據心情或者隨處接觸到的信息,聯想到一種新的字符串。”所長點頭表示讚同。

“是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機械加密的不斷發展,破譯機器也在不斷進步,甚至有可能更勝一籌。”有人感歎道。

“那麼,如果是人工加密的話,幾個月前的個人密鑰會和什麼有關呢?比如霓虹國近期發生的事情?”有人順理成章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眾人開始沉思起來。要說霓虹國近期發生了什麼大事,無非就是議會的召開以及之前落敗的海戰。

這兩件事幾乎可以說是哄動整個霓虹國上下的大事,即便是與世無爭的人也很難不知道。

在現代社會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裡,人們離不開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一睜眼就能輕易獲取到外界的所有重大事件。尤其是這種轟動全國的消息,無論是電視台、廣播、報紙還是手機推送,都會鋪天蓋地地席卷而來。即便是不主動接觸這些信息,身邊的同事或朋友也會提及一二,想要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密碼是在前段時間設置的,那麼設置的人很有可能會將腦海裡印象比較深刻的信息整理歸納為一串字符。這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人的大腦構造以及記憶力處理相關信息的過程共同決定了這一特性。

舉個例子來說吧,當你手上拿著筆寫作業時,一邊寫一邊聽八卦或者看電視。寫著寫著就不知不覺地將聽到的內容記了下來。

作為國家公務人員,他們必然比普通人更加了解那些大事件,甚至還要撰寫相關的報告進行自我反思和批評。這個流程在哪個國家都是相通的,誰也逃不掉。

而作為設置密碼的通訊技術人員,他們更不可能毫無根據地隨便瞎寫。尤其是這種重要的事情,他們肯定會將腦海裡心心念念的大事與密碼設置聯係起來。

“這麼說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將那兩件大事轉換為代碼!也就是通訊技術人員最習慣的那些字符!”小周突然興奮地尖叫起來。不僅是他,其他人心中也隱隱有了一絲頭緒。

如果是普通人將大事件轉換為密碼,可能會根據拚寫的縮寫以及日期進行組合。但這樣的排列組合方式並不固定,很難捉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