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賑濟災民(2 / 2)

給大夥盛糊糊的婦人也不笨,怕分不勻又惹來爭端。不管端來的碗是大是小,一律都給兩勺。

如此,才可算是讓每個人都有了熱飯果腹。

李令皎又叫了牛沛過來:“你統計一下,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老人小孩。”

牛沛應下,過了一會兒,他統計完了人數回來彙報。

如今還活著的,有27個男人,15個女人,以及3個孩子,至於老人,已全都過世了。

“隻有三個孩子?”李令皎蹙起眉,“哪三個,帶過來?”

她記得剛剛分糊糊的時候,不止這幾個。

牛沛招呼了一聲,牛放立馬就領著三個孩子過來了。

一個個還沒有李令皎的腰高,黑黢黢的臉,瘦得凸出來的眼睛,有些害怕地看著她。

李令皎抬手指了下人群,問:“那幾個呢?”

被她指著的,是個身量不高的難民。

李令皎目測那個人還不到一米五。

這樣的矮子,難民群裡還有好幾個。

牛沛恭敬地回答:“他已經十三歲了,能服徭役了。”

十三歲?

服徭役!

李令皎人都蒙了。

封建社會真是害死人啊!

現代不滿十六周歲都是童工呢。

“十六歲以下都算孩子,你再重新統計一下。”

牛沛又去重新統計了一遍。

最後得出,成年男性20人,成年女性13人,剩下的都是孩子,有12個,合計45人。

李令皎看著自己腦海裡的拚夕夕係統,陷入了沉思。

這不巧了嗎?

“我的錢包”頁麵上,幸福值後麵跟著的數字,正好也是45。

李令皎掃了一眼人群。

吃飽了的難民們,全都露出了滿足的神色。

看來這個幸福值,並不是她的幸福,而是這些難民們的幸福。

一個難民,等於一個點數。

隻是不知道這些點數會不會重複計算。

不然的話,45塊錢,也花不了多久。

剛剛煮飯的婦人,將剩下沒吃的米糠和稻米,都搬回了廟裡。

其餘的難民們,在牛曾等人的組織下,繼續打掃收拾李令皎要住的廟。

李令皎叫了牛沛到旁說話,詢問他關於當地的基本情況。

牛沛的父親是亭長,他知道的也比其他人多。

十裡一亭,十亭一鄉。鄉之上是縣,縣之上是郡和洲。

當地是東寧鄉,歸屬鳳寧縣。

他們這個村落,屬於東寧鄉

鳳寧縣往上是鳳陽郡,至於鳳陽郡以外是什麼樣子,牛沛就不知道了。

鄉裡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被鳳陽郡守征去郡城裡服徭役。

“大旱來之前是有九十多戶的,現在就隻剩下咱們這麼多人了。”牛沛說著又傷心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