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失蹤的四個人(1 / 2)

幾個老農檢查過附近的土地,臉色有些為難。

這裡地形崎嶇,平坦的地方不多,想要開墾田地並不容易。

“可以依據山勢高低築成一層層梯田,”一個老農說道,“隻不過,修築梯田耗時耗力,短時間內怕是種不下什麼糧食……”

另一人道:“此地與地力貧瘠,大旱過後又無草木可以焚燒肥田,即便是修築成梯田,莊稼種下去,一年怕也收獲不了多少糧食。”

其他人也是一樣的看法。

李令皎隻是問他們:“你們可會修梯田嗎?”

“會倒是會的。”老農說。

修築梯田是項麻煩的工作。

先是要選擇合適的地方,清除山上的雜草林木,隨後破土墾耕、開拓田塊,根據山勢高低築成有層次的台階,從山頂到山麓,把整座山開成層層的梯級。再在每階的邊緣築起高於田麵的階埂,這樣就可以包裹住農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最後,便可以通過平整土地、開溝起壟等措施,澆灌和種植農作物了。

老農將這些步驟一一與李令皎說明白。

李令皎聽他說的條理分明,心下安定不少,便說:“你們隻管放心去乾,在這附近開墾梯田,地力貧瘠與否,不必考慮,本仙姑自有安排。”

她一直有讓人在村裡收集糞便漚肥,等梯田開墾好之後,將這些肥料施在田裡,就可以增肥地力。

自這一日起,營地裡的眾人,就知道了仙姑定下的新規矩。

青壯年男女,無身體殘缺者,若無五歲以下幼兒要照顧,每日都要去墾地乾活四個時辰(即八個小時),才給飯吃。

那幾個經驗豐富的年長老人,不用親自勞累,隻要在旁看著他們乾活就行。仙姑管這叫做“技術指導”。

至於十六歲以下的男女,一律被算作是未成年,不必同他們一樣做開墾田地的重活,隻要留在帳篷裡照顧年紀更小的孩子,煮湯熬藥的工作也交給了他們。

大家聽了這安排,不禁有人竊竊私語:“仙姑這也太嬌慣他們了,彆說十六歲,十三四歲就能下田了……”

明麵上,卻沒一個敢說出來的,全都服從安排地去乾活。

仙姑喜歡孩子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長個兩年成年了,不還是要乾活?又不是一輩子不讓他們乾活。

而且,對於古代社會而言,孩子的確是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資源,仙姑看重這些年輕的小輩,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稀奇的,隻在心裡猜測,仙姑興許是個管“子嗣繁榮”的仙人。

倒是和曾經牛家村、苗家村的那些人不謀而合了。

也不知是李令皎運氣比較好的緣故,還是古代這些人身體裡沒什麼耐藥性的緣故,喝了將近一周的板藍根,再加上撲熱息痛片、連花清瘟膠囊、阿莫西林這些藥,配合上每日的消毒,以及勒令每個人都要戴口罩等舉措,瘟疫已經被徹底遏製,營地裡病愈的人越來越多。

隻不過,斷斷續續的,每日都會有從外地來的人找過來。

問及緣由,都是聽說了這裡有仙姑可以治病的消息。

反正就一個也是救救兩個也是救,李令皎乾脆照單全收了,每來一個就讓劉沛登記在本子上。

為了安頓這些新來的人,她不得已又買了頂帳篷。

先前來的人,會同這些後來的,講這裡的規矩。

若是有不馴服的,隻要將對方領去,看看之前幾個因為不聽話被挖了肉的漢子,對方自然而然就會收斂原本的脾氣,老老實實地低頭在這兒討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