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震光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城內和城外的鳥兒們在樹林中驚飛而起,它們不再有往日整齊的隊形,而是慌亂地在空中亂飛,翅膀扇動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
它們的叫聲此起彼伏,充滿了驚恐,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即將到來的厄運。一些鳥兒甚至因為慌亂而撞到了樹枝或者帳篷上,掉落在地,仍掙紮著想要再次飛起,那撲騰的翅膀仿佛是對生存的最後掙紮。
突如其來的變化,驚醒了在安置點中熟睡的眾人。
一些歲數比較小的孩子,早已經沒有了吃飯時到處亂跑時的開心和喜悅,直接就被眼前的一幕給嚇得哭了起來。
大人們一邊安慰著自家的孩子,一邊看著帳篷外的各種異象,一種緊張的情緒再次籠罩了每個人的心頭。
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信息傳播不如今日便捷的年代,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更深,麵對這些異常現象,心中的恐懼也更甚。
而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更是不停地念叨著“地龍要翻身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緊緊地抓住身邊年輕人的手臂,聲音顫抖地說道:“東子,這是要地震了啊,多虧了國家提前讓我們撤離,不然咱們可就完了。”
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擔憂,眼神中透露出對未知災難的恐懼。
而被稱為東子的年輕人則是一邊安慰自己的爺爺,一邊也在心裡暗自慶幸,他看著周圍雖然因為恐慌情緒而有些慌亂,但井然有序的安置點,心中對國家的感激又濃烈了幾分。
“是啊,爺爺,要是沒有國家的安排,咱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就說這個時間吧,正是熟睡的時候,要真是發生大地震了,咱家那房子指定得塌。”
在這個集體主義盛行的時代,國家的關懷和組織讓人們在危難時刻有了主心骨。
孩子們也感受到了四周彌漫著的緊張情緒,不過在自家大人們的安撫下,倒也停止了哭泣,隻不過他們的眼中依然帶著濃濃的恐懼,緊緊地依偎在父母的身邊。
一些婦女默默地抱緊自己的孩子,嘴裡不停地念叨著保佑平安的話語,那是母親對孩子最質樸的守護。
男人們則強裝鎮定,他們有的在幫忙檢查帳篷和彩鋼板房的穩固性,有的則在協助工作人員安撫大家的情緒,在困難麵前,所有人想著的都是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
在京洲城內,這裡的動物們雖然暫時沒有像孤竹城區那樣的暴躁不安,可一些感知力敏銳的動物們,還是出現了異常。
而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和家屬區裡,地震棚中的民眾們也因此感受到了一種緊張的氛圍。
於是鄰裡之間開始互相安慰、互相幫助,這種互助的精神雖然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裡經常能夠見到,可隨著時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如果放到後世的話,就會顯得尤為珍貴。
一位在居委會當臨時工的大媽,拿出自己家準備的水和食物,分給周圍歲數比較大且無人照料的老人,同時嘴裡還不斷的安慰著:“大家彆慌,國家都安排好了,咱們在這兒肯定安全,先吃點東西壓壓驚。”
大媽身旁的一位大爺,則是領著自家的孫子,拿著手電筒,仔細地檢查著地震棚的結構,還不忘提醒大家:“都注意點啊,要是有啥情況,咱們相互照應著。”
也正是因為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出現,孤竹城周邊地區的人們才沒有出現大範圍的恐慌。
大家紛紛點頭,在這個危難時刻,鄰裡之間的情誼變得更加深厚,如同寒冬中的篝火,給人溫暖。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那些不聽勸告,沒有及時撤離的人,隨著地震光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外麵的鳥叫、狗叫和貓叫等各種動物那充滿了恐懼的叫聲,讓這些人陷入了極度的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