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把野心收一收(2 / 2)

重生1991 閒人很閒 5604 字 2個月前

幾家金融巨頭之間的相互博弈,往往就能直接搞垮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經濟創傷帶來的危害,並不一定比軍事來的小。

90年代的時候,西方資本開始形成投資銀行這項業務,高盛也是在這個時候成立的。

不過從1869年到1970年,這100年間,高盛集團的發展一直是磕磕絆絆,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手的成績。

直到1970年,掀起的惡意收購浪潮,給高盛帶來了一個等待已久的機會。

當時的高盛,率先打出了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被惡意收購的公司。

這個舉動給高盛贏得了良好的名聲,被美國銀行界稱為業界天使。

有了名氣以後,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高盛集團抓住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在美國多個行業進行布局。

涉及到了咖啡交易,重金屬交易等行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成為了美國最強大的金融武器。

高盛發展成為巨無霸後,開始撕破行業天使的麵具,向世界露出陰森的獠牙。

2007年的時候,越南地區的經濟勢頭發展很良好。

而有著百年金融經驗的高盛,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尋常。

高盛認為越南的經濟並不穩定,出現了經濟危機的雛形。

於是高盛開始大量購買越南的股票,花費巨額的資金投資越南。

高盛的投資讓越南非常高興。

緊接著,越南的股票和房地產不斷飆升。

2008年4月,高盛見時機已經成熟,立馬開始做空越南。

於是越南的股價和房地產迎來了暴跌,幾乎所有的股民都虧的血本無歸。

這一漲一跌之間,越南通貨膨脹飆升到了25.5%。

可以說,越南是08年金融危機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個國家。

經曆了這樣一番風波,越南錯過了第一個發展黃金周期。

而高盛卻從中賺的盆滿缽滿。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歐洲,高盛給希臘設計了一個圈套。

利用貨幣期貨交易的方式,讓希臘入住歐元區,從而獲得了大量貸款。

然後在金融危機之下,希臘的財務問題被爆光。

歐元也因此迎來了信用危機,導致歐元整體的信用評級下降,歐元的市場地位也隨之下降。

高盛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不斷在世界各國攪風攪雨。

同時高盛又非常有先見之明,總能在危機來臨前規避風險。

故此,高盛被人稱為是吸血大烏賊,無情的將吸管插入任何長得像錢的東西裡。

改革開放初期,華夏高層對於這些國外大資本,大金融機構,還是持有非常嚴謹的態度。

主要是因為當時華夏國內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後,根本經不起這些金融大鱷們折騰。

而高盛等華爾街金融巨頭們,卻一直虎視眈眈盯著華夏市場。

當然,華夏高層十分清楚這些金融大鱷的野心,所以一直非常的嚴謹,沒給金融大鱷們一絲機會。

直到2004年,聯想收購美國IBM個人電腦業務,這個狀態最終還是被柳傳誌打破了。

2001年的時候,戴爾電腦超過IBM,成為了全球第一品牌。

IBM幡然醒悟,開始清點自己旗下的業務板塊,最後發現個人電腦業務被壓製的太厲害,這些年在不斷的虧錢。

與其一直被戴爾和惠普聯手打壓,還不如直接把個人業務賣掉劃算。

於是,IBM開始滿世界尋找買家。

最開始IBM打算做個順水人情,把個人電腦業務賣給日本的東芝。

高盛知道後,橫插一腳,強行攪黃了這單生意。

主要是因為高盛作為一個投資銀行,一直和IBM和東芝有著密切的合作。

如果兩家企業悄默聲的談妥了,那高盛就一點油水撈不著了。

事後,高盛給IBM出主意,讓其把個人電腦業務賣給聯想。

由於華夏對境外資本一直持有嚴謹態度,所以IBM找不到什麼門路。

為了促成這單生意,高盛給IBM出了非常多的主意。

一方麵讓IBM給華夏的高校投資建實驗室,加強華夏對IBM的印象。

另一方麵高盛開始了自己的金融課堂,忽悠投資人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

隻要收購了,就能邁向國際化道路,走上人生巔峰。

聯想聽到這些消息後,直接就上鉤了,出資17.5億美元收購IBM公司的個人業務。

但是聯想沒有這麼多錢。

於是聯想掏了6.5億美元的現金,以及自己價值6億美元的股票。

至於剩下的5億美元債務,由高盛出錢給聯想墊資。

就這樣,聯想成功收購了美國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

這件事經過柳傳誌的宣傳造勢,一度把聯想吹捧成民族企業,民族之光。

花高價收購彆人虧損的業務,還搭上自己這麼多的股份,究竟是誰收購誰,沒有一個人知道。

高盛借給聯想5億美元,幫助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柳傳誌自然是對高盛感恩戴德。

在高盛的提議下,高盛和聯想成立了一家名為高盛高華的證券公司,獲得了一張金融牌照,並且掏出2.68億參股聯想集團。

柳傳誌見高盛一邊借錢幫自己,一邊拿錢給自己花,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有了聯想這層外衣,高盛成功溜進了中國資本市場。

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後,高盛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推出了一係列金融服務。

2004年,高盛避人耳目入股了西部礦業,隨後西部礦業抓住了2007年股市牛市的機會。

在高盛的操作之下,股票一路上漲到了68.5元,被稱為華夏礦業明珠。

而高盛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代理持股的方式,收獲了超高的股權增值收益。

盈利一度高達200倍之後,高盛開始不斷減持股份,從中獲利17.47億元。

除礦業外,高盛坑了中航油5.5億美元,還連續坑了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

毫不誇張的說,高盛是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惡狼。

而把這條惡狼帶入華夏資本市場的人,正是聯想集團的柳傳誌。

推薦:<style>.reend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