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談個合作(2 / 2)

重生1991 閒人很閒 3678 字 3個月前

當時,葉文貴所在的金鄉壟斷著全國的飯菜票生意。

但是生產原料PVC薄膜必須從外地買。

於是,1984年,葉文貴又建了一家薄膜廠。

葉文貴自主設計的生產線,效能相當驚人。

每分鐘能生產170米,0.025毫米厚度的薄膜。

當時國產生產線每分鐘隻能出產34米,最薄隻能做到0.075毫米。

就算是德國的生產線,每分鐘也隻能生產150米。

靠著獨樹一幟的技術,投產兩年,薄膜廠的產值就達到了400萬人民幣,掙錢就跟印鈔票一樣。

之後,葉文貴又創辦了包裝材料廠,蓄電池廠,微機儀器廠,辦一個火一個。

8

0年代,當普通人還夢想成為萬元戶的時候,葉文貴已經坐擁千萬資產。

葉文貴名下的金鄉包裝塑料廠還是華夏最早發現股票的民營企業之一。

1987年,全國評選出了100名優秀農民企業家,隻有葉文貴一個人缺席了。

因為當時,葉文貴已投入一場造車傳奇,抽不開身,也沒興趣領什麼農民企業家獎。

那一年,馬思克還是個小屁孩。

後來被認為造車狂人的李叔福,還不敢想造車這件事。

至於造車的理由,葉文貴覺得13億人口的大國,居然連一個自己轎車品牌都沒有,太可憐了。

由於汽油車,外國企業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很難超越。

而電動車,全世界都沒有特彆成功的,所以葉文貴選擇造電動車。

就這樣,初中畢業的葉文貴,熬了幾個通宵,讀了幾本相關的書籍,又從全國招攬了一大批技術人才,開始了造車傳奇。

僅僅六個月時間,一台叫葉豐號的白色電動汽車就造出來。

充電八小時,行駛200公裡。

隨後,葉文貴前往美國考察,發現純電動汽車,電池壽命短,續航能力差的問題難以攻克。

回國後,葉文貴調整研發方向,從電動轉向了混合動力。

1990年4月,葉文貴推出了葉豐2號。

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動力汽車,得到了國內外技術人員的肯定。

推出葉豐2號不久,葉文貴收到一個好消息。

葉豐1號

被評選為國家級新產品。

成為新華夏成立四十年來,溫市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

至此,葉文貴已為造成投入上千萬人民幣。

一直不缺錢的葉文貴,開始感覺到巨大的資金壓力。

儘管如此,但接連而來的認可,讓葉文貴相信造車能夠成功。

1992年初,深圳一家公司找到葉文貴,希望展開合作,並計劃投入5000萬的先期資金。

但合作最終被叫停了。

因為對方想把電動汽車變成深圳和溫市共同開發的項目。

當時,溫市的領導覺得電動汽車是四十年來溫市最重大的科研項目,不能白白便宜深圳,所以不同意繼續合作。

一年後,美國電動汽車專家凱勒慕名來到溫市。

但這一次又沒有成功。

因為葉文貴堅持合作生產的汽車要掛葉豐牌。

而凱勒表示,掛葉豐牌的話,進不了美國市場,隻能遺憾放棄。

葉文貴之所以敢拒絕凱勒,主要是因為其覺得溫市方麵一定會在資金上給自己支持。

但最終,葉文貴沒有得到期望中的支持。

1994年秋,最高車速109公裡,充電3小時,續航200公裡的葉豐概念性混合動力汽車誕生時,葉文貴已經負債1000多萬。

這一刻,葉文貴終於認識到,要真正把電動汽車商品化,即便是小批量生產,也至少要5到10億人民幣的投入。

由於找不到願意投那麼多錢一起賭電動汽車未來的人,19

95年5月,研發資金徹底中斷。

葉文貴正式結束了傳奇的造車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