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轉眼進入了深秋。
自從八月初那次靖王府之行後,梅呈安整個八月份又去了三四次。
靖王本人倒是說到做到,每次當真都安排了安排樂舞表演,李弘成有空就坐陪,沒空就去忙自己的事。
靖王所言不虛,他對樂舞研究頗深,鑒賞水平那叫一個高,梅呈安就差遠了,所以每次到點評環節,基本上都是靖王在說,梅呈安在聽。
咱不會點評,咱還不能個合格的聆聽者嗎?咱還不能做個合適的捧哏嗎?不就是提供情緒價值嗎,so?easy。
所以靖王就覺得跟梅呈安這孩子聊天很舒服,這孩子鑒賞水平確實不怎麼樣,但是人家虛心好學呐,並且領悟能力超強,基本上他說過一遍的知識,人家很快就能記住領悟並且舉一反三,鑒賞水平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在提升,頭一兩次還是隻會說好,不錯,好看的初學者,第三次就可以點評的像模像樣了。
靖王差點淚目,家裡就三口人,兒子喜歡詩詞,閨女喜歡話本,靖王倒是想教他們,可這倆倒黴孩子都不感興趣,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連裝裝樣子都不肯,搞得他也興致缺缺,嘗試幾次後直接放棄,天可憐見,終於碰到一個對樂舞感興趣又愛學還聰慧的孩子了。
梅呈安還真不是單純的逢場作戲,刻意討好老丈人,關於樂舞的書籍他可能看不下去,但他愛看真人表演呐,靖王教他也不是一股腦的把那些枯燥的知識倒給他,而是結合實際表演寓情於景合理性進行知識擴展,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倒是跟蘇利仕蘇老師的教學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極大的提高了梅呈安的學習熱情。
一個有心教,一個有心學,靖王跟梅呈安兩人算是一拍即合,自然而然的兩人的關係越處越好,也越發的親近。
值得一提的是,梅呈安去的這幾次都沒見李柔嘉,不是因為彆的什麼原因,隻是在梅呈安的設想中,兩人第一次正式見麵,不應該在人家家裡被府中所有人緊盯著的狀況下緊繃著見麵,不僅枯燥並且乏味。
而是應該選一個合適的時機,在一個風景絕美且人煙稀少,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拋去一切禮儀規矩,放鬆自在的見麵,那樣或許會更美好更有趣,給彼此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一些。
他把這個想法直截了當的告訴靖王,靖王聽完並沒有任何不滿,他覺得這是梅呈安極其重視自己女兒的表現,於是欣然讚同,任由他安排不再乾預。
梅呈安所謂的合適的時機其實就是深秋時節的第二次秋遊,地點則是秋葉原的楓葉林。
之所以選這裡,梅呈安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第一點,是因為柔嘉郡主上次來過這裡一次,對這裡會相對熟悉一些,能讓她更有安全感一些。
第二點,是因為二人上次在這裡模模糊糊的見了一麵,也算是二人緣分開啟的地點,對二人來說有點特殊意義在。
第三點,就是風景了,上次李柔嘉來隻在草地和秋葉湖玩了玩,並沒有賞到秋天最美的楓葉,雖然都是在秋葉原,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
這一次秋遊他除了李柔嘉,誰也沒打算邀請,他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擾。
具體的出行時間,在梅呈安跟王啟年仔細打聽之後,避開了高峰期最終定在九月十六日。
九月十二。
梅呈安又去了一趟靖王府,樂舞表演結束後,他把定好的秋遊時間告知了靖王,希望由他代為轉告李柔嘉,靖王欣然答應。
梅呈安走後,靖王揮手秉退所有表演者,背著雙手,嘴裡哼著小曲兒悠哉悠哉的朝李柔嘉的院子走去。
靖王到的時候,李柔嘉正坐在院子裡的秋千上發呆。
自從她從父王口中得知,陛下要給她和梅呈安訂婚,並找機會偷偷看過以後,她就經常發呆。
梅呈安的大名她早有耳聞,寫的詩詞她都看過,怎麼說呢,她承認詩寫的極好,但並不是特彆符合她的喜好。
所以原本梅呈安在她的印象中隻是一個詩寫的極好,才華出眾,哥哥十分推崇,皇伯十分看重,前途不可限量的普通文人才子,也僅此而已。
對他的好奇還不如好姐妹範若若的哥哥來的多,因為她真的很喜歡看那本紅樓。
可當她得知梅呈安即將成為她未來夫君以後,對他的興趣極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