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原因是,既然現在大漢一統了,就不能再激發各國單獨的愛國心了。
如果把真相說出來,接下來各地舊國後裔再次效仿怎麼辦?
所以,哪怕朝廷和史家知道真相,但也不能寫出來。
當然,他們隻是不寫全,而並沒有改。
李家
還真是頗為悲劇,從李信開始就是如此,到了李廣還是如此。
進入西市後,車流逐漸多了起來,到處都是做生意的人,馬匹速度也變慢了。
曹襄:“如果說李家一直很可憐,那李家得罪不得又從何說起?”
霍海:“還是李信。”
曹襄狐疑,怎麼還有這個百年前的人物的事兒?
霍海:“給秦皇背了這麼大個黑鍋,你當沒有好處嗎?李信被封為隴西侯,你知道隴西是哪兒嗎?”
曹襄:“涼州嘛。”
霍海:“李信得了隴西侯位置之後,實際上就開始經營隴西了,天水附近四鎮,你自己想想今年陛下在乾嘛?”
曹襄思索了一下,猛然醒悟:“武威、酒泉、張掖、敦煌。”
年初霍去病縱橫漠北,還有河西走廊一帶,滅了不知道多少國。
之後武帝就開始設置河西走廊四郡。
而隴西,正頂在河西走廊之下。
也許李家對河西走廊四郡的設立幫不上什麼忙,但他們要是想要讓這事兒黃了的話,那這事兒必定得黃,況且這麼大的開疆擴土的活動,裡麵有多少現金流經過?驚世駭俗!
對於皇帝來說,或者說對於一個有誌願得天下的人來說,得隴而望蜀,再入關中,隴西蜀關中三位一體,那天下已定。
但對於成型的大一統王朝來說,隴西就是個雞肋。但對劉徹來說不是這樣,劉徹要分割開河西走廊南北的部族,還要連通西域。
河西走廊可是從地理上,直接把南北分開,形成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
本來這朝廷沒李家什麼事兒的,但是劉徹的方針一製定後,就急啊,急著封賞李家,捎帶腳把李家挪走。要是李家不走,往外擴張的途中,李家就會膨脹式發展。
劉徹決不允許任何家族發展到能威脅到皇族!畢竟秦王舊事擺在這裡。
劉徹比誰都急,每次都讓李廣帶一路大軍打匈奴,為的就是讓李廣趕緊立功,好給他封侯,然後順理成章讓李家遷徙到李廣的封地。
但,每次特麼李廣都能走迷路,能躲開封侯。
劉徹現在就想用封侯的事情把李家給調出來,就調不出來。
隻要李廣一封侯,封國一給,李家人不搬家?
隴西雖然還不錯,但對比中原腹地的那些地方,可以說是居住環境很差勁了。
但凡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封國,李家絕對要搬遷。
不過幸好李廣經常迷路,李廣要是沒迷路,真封了侯,把李家人全帶出來去了封國,那就完了,後世的李唐就沒了。
當然,也有可能李家壓根不想走,他們很清楚,隻要時代一變,天下變動,終有一天皇帝要換一家人來坐,劉家才坐上這個位置不到一百年,天下也才三代人,江山未嘗不會易主。
隻要占著隴西,那等於在戰亂時代手握最終決賽入場券,並且還是兩張金色傳說之一。
隻要手握入場券,最終成功打下天下,那自己的姓氏,就會在未來漫長的曆史中,成為主流姓氏,光耀門楣開枝散葉的人類基因自帶的終極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而現階段,李廣自己不知道是不行還是不想封侯,但他全力培養兒子李敢去封侯。
唯一的問題是,李敢不是李家的家主,他就算封侯,那也是分出去一支,而不是舉族搬走。
因為李廣大兒子雖然沒了,但還有個遺腹子李陵。
這一切彎彎繞繞,太複雜了。
曹襄的小腦袋,弄懂戰爭已經很艱難了,哪兒弄得懂政治,頓時漿糊了起來。
霍海:“就一句話,現在無論李家乾什麼,陛下都會饒恕他們,你去整他們沒用,反而會被記恨,會反噬。”
曹襄撓頭:“但如果,李家犯了滅族大罪,陛下會很開心吧?”
霍海瞪大了眼睛看向曹襄,比出大拇指:“不愧是你。”
說的一點都對!
但李家可不是傻子。
不過,霍海對幫李家搬家非常有興趣。
“到了霍氏紙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