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霍去病春風得意馬蹄疾。
說實在話,霍去病官職已經到頂了,食邑雖然距離萬戶侯還有距離,但應該是不遠了,家裡錢多的花不光。
幾乎沒有太大的追求。
如果有,那就有兩個。
一個是滅匈奴。
一個是把自己的弟弟培養成才。
大軍走得很慢,帶上四萬匈奴人,走的就更慢了。
還帶上牛羊那就更慢了。
一開始出發的時候,還有牛羊十四萬頭,一路上吃牛羊奶製品,又還是吃了四萬頭牛羊,才走到了現在。
不過進入京畿後就好很多了,這邊糧食很多,不再吃昂貴的牛羊了。
這四萬匈奴人吃的糧食,對於漢帝國來說,九牛一毛,要知道漢帝國如今養了六十萬匹馬,其中有幾萬匹是用糧食養的。
最多讓幾千匹馬少吃點,四萬匈奴移民就能吃撐咯。
不過因為回歸速度慢,霍去病沒什麼事情,於是就在教將士們認字。
起先霍去病秉承著‘學個屁’的原則,沒想過要教手底下的將士認字,但是霍海在軍中的這段時間改變了霍去病的認知。
霍去病教霍海認字時,趙破虜也跟著學認字。
霍去病起先還讓趙破虜彆浪費時間,但霍海:“這次趙破虜立功了,肯定要封侯的,如果封侯後又不認字,他怎麼獨當一麵?沒法獨當一麵,怎麼高升?”
一開始趙破虜也說不想高升,但霍海一句話就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北方草原能長出匈奴來,南方大海上會不會長出海奴?西南群山背後有沒有和匈奴一樣強大的部族?大哥你尚能打匈奴,難不成能分身成四個,一人打四方?”
從那天開始,長安城著名學拒開始教育手下的人認字。
不過霍去病手底下的人進度那是完全不一樣。
趙破虜這種聰明的,很快就上手了,趙安稽、複陸支、伊即軒、仆多等本來是匈奴王投降後跟著霍去病打仗,他們能學會長安話,那都燒高香了,現在短時間內要學認字,很難。
當然,也有高不識這種,雖然是匈奴王,但有語言天賦的,學的飛快。
而路博德這種就不同了,本身就是認字的良家子,如今已經學習的非常精深了。
霍去病反正錢多,所以派遣先遣部隊先到路上去收集學習材料,然後往回送。
萬萬沒想到,送回去的學習材料,居然是《阿房宮賦》。
霍去病一臉狐疑:“你說這是誰寫的?”
趙破虜:“侯爺,這是二公子寫的,我專門打聽過,前麵城裡的學究說這是霍驃騎的弟弟太子舍人霍海寫的。”
“太子舍人?”霍去病狐疑,自己二弟這文化水平,陪太子讀書?陪太子鬥雞還有可能。
看完阿房宮賦,霍去病更疑惑了。
雖然霍去病不喜歡學兵書,但不代表他不看書。
被劉徹養大的霍去病那也是看過很多文學巨作的,《阿房宮賦》什麼檔次什麼段位?這難不成是司馬相如代筆的?
霍去病地鐵手機老人臉……大漠、竹簡、嫌棄臉/JPG:“司馬相如老糊塗了?”
全軍又前進了幾日,趙破虜再去收集竹簡,發現那座小城裡,讀書人全都在讀《洛神賦》。
“上次你說是霍海寫的,這次這個也是霍海寫的?”
趙破虜:“千真萬確啊侯爺!你信我啊侯爺!”
霍去病嘴角上翹:“你放屁!”嘴上說放屁,其實信了。
《洛神賦》太特殊了,它不是華麗,也不是文學造詣有多高,它也不是賦寫的結構有多精妙。
他是遣詞造句突破了時代!
當世,如果有感情要抒發,很少有人能把一句話寫的漂亮。
高祖劉邦寫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已經是牛嗶之中的牛嗶了,高祖這幾句居然押韻的同時,格律讀起來還有點順口!
劉徹也是文學愛好者,也喜歡寫“XXX兮XX”但居然一句順口的膾炙人口的利於傳播的都沒有。
以至於沒有讀書人聽過劉徹寫的歌。
而《洛神賦》遣詞造句,突破了時代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