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研究究竟是豎著宮,還是橫著宮。
趙禹臉上紅一塊紫一塊的,都快被氣死了。
但一時之間他找不到反駁的方法。
他最多是可以說‘就算霍海沒有拆二十五閭裡,也拆了一閭裡,應該流放八百裡’,最多最多就是這樣了。
但這並不能證明他自己沒有誣告拆二十四閭裡。
關鍵是,這事兒的本質不是看證據夠不夠,而是誰能說動皇帝。自己這小手段被揭開後,萬一陛下反應過來這其實是自己在設套誣陷……如果此時求情或者胡攪蠻纏,隻會死得更慘。
整個事情已經成了鬨劇,成了鬨劇,關鍵趙禹一句話都不敢說,生怕劉徹反應過來。
所以趙禹才閉嘴,等待這裡劉徹說話。
劉徹就沒想到霍海會把這個事情變成鬨劇,此時也是心中覺得好笑,臉上嚴肅著:“看來,如果找不出其他二十四個閭裡的證人,那這事兒就是有百分之九十六是誣告咯?”
此時,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事情是一場鬨劇了。
既然成了鬨劇,那就該往另一個方向走了。
霍海看過很多辯論比賽,有些辯手的觀點十分之犀利,一針見血,對手根本沒法反駁。
觀眾一聽,‘噢喲,絕殺了絕殺了!’
然而,反方辯手總是能慢條斯理的把絕殺破了,變成反絕殺。
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說話天衣無縫,沒有漏洞。
他的觀點沒有漏洞,但話一定有漏洞。
趙禹可以把假證據做的跟真的一樣,隻要霍海去證明那證據是真是假,就一定會陷進去。
但霍海,就是要抓住他們說話的漏洞,先把這個事情攪黃了。
現在趙禹的觀點在眾人心中,已經黃了,已經是屎了,就算是鐵證,也已經沒用了。
但辯手哪有隻反駁不反擊的?
霍海繼續:“陛下,臣聽說法家典籍《韓非子》《內儲說上》裡有個故事,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二十五人。”
劉徹打斷:“這不就是成語濫竽充數的典故嗎,你還真是隻看成語不看原文,那哪兒是二十五人吹竽,分明是三百人……”
說到這裡,劉徹的聲音漸漸變冷,停了下來。
濫竽充數?
一個群體乾同一件事情的時候,難道發出的聲音不應該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有雜音?
無論是二十五人還是三百人,都在吹竽,還是同一個曲子,那就是一樣的聲音。
但有個人和大家的聲音不一樣。
為什麼?
因為這個人是濫竽充數,是假的!根本不是樂手!
因為這個證人,是假的,根本不是被害人,而是誣告者!是編出來的罪證!
劉徹臉色逐漸變冷,眼神越來越凜冽。
酷吏有酷吏的好處。
刀很好用,殺誰都是一刀。
但酷吏也有酷吏的壞處。
如果刀有了思想,那就不是刀了。
劉徹立刻意識到,也許趙禹辦過的所有案子九成多都是真的,但百分之四濫竽充數,破壞性已經是毀天滅地了。
趙禹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霍海看了一眼趙禹,知道他雖然慌了,但是肯定會很快找到反製之法。
那就真的變成打辯論了。
必須將死他。
於是拱手:“陛下,臣不太懂治下,不如請陛下以及諸位朝臣,去觀摩,臣到底有沒有強拆?”
“就是……去實地看看?”
劉徹立刻:“好,來人,擺駕!”
劉徹根本不給趙禹解釋的時間,已經出門了。
霍海走過趙禹旁邊,嘴角上翹:“我最近在成語大全裡,新收錄了個成語,叫做……”
“禹惜寸陰。”
趙禹臉都綠了。
霍海擺手:“彆誤會,不是針對你嗷,你還不配做成語主角。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大禹治水太繁忙時間稀少,所以非常珍惜光陰,根本不在沒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霍海一副看不起趙禹的神色:“跟你鬥,真沒意思,還真是浪費光陰。”
“而你就不同了,你會收獲光陰。”
————
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薦票!
感謝書友2019~~2045的打賞,感謝。
小喇叭咯,不知道能不能衝到更好的推薦,求大家繼續追讀啊,新書期彆養書咯書友們!!
PS:建了個書友群,加入方式在作者的話裡麵,歡迎入群聊天85813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