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1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1736 字 2個月前

清早,項緒駕車,霍海坐在車上打哈欠。

新年前的最後一天,是早就定好的朝會的日子。

本來朝會這種事情,霍海是不會來的,不過這一次朝會要討論的事情,全都跟霍海有關,想不來都不行。

霍海大概能想象到,這應該是曆史上那一次鹽鐵中朝,隻是被自己搞成了煤鋼大朝會。

到了皇宮,一名羽林衛立刻上前,說是引導霍海去朝堂,實際上鞍前馬後,又是墊小凳子讓霍海下車,又是幫霍海掌燈。

雖然天其實已經很亮了。

霍海看著這年輕的最多和霍光差不多大的羽林衛:“你叫什麼。”

一邊問霍海一邊往前走。

羽林衛低頭弓腰:“上官桀。”

霍海腳步停了下來。

上官桀?

聽著耳熟。

霍海:“你家還有親人嗎?”

上官桀小心翼翼的照路:“老母親還在,父親戰死了,我還有個妹妹。”

霍海:“沒有權貴親屬?”

上官桀擺頭。

這小孩能在這個年紀正式成為羽林衛,很難得了。

一路上霍海都在思考上官桀是誰,最終隻是記得,這個名字經常和金日磾桑弘羊霍光這些名字一起出現。

四大輔臣之一。

這個人原來是羽林衛。

羽林衛的來曆霍海可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所有的羽林衛,都是良家子的後代,準確的說是,主動參軍的良家子的後代。

而且,百分之一百全是孤兒。

都是將士戰死留下的遺孤。

想通之後,霍海大呼上當。

以前看短視頻,看到某知名王姓作家,說漢武帝時期,戰死的將士見不著屍體死了失蹤了的,全家人充為奴隸,霍海信以為真。

等知道羽林衛的由來後,才知道,搞了半天,抹黑是吧。

到了宮門口,霍海看到路博德迎了上來,這家夥笑嘻嘻的,看來最近有好事。

霍海:“你笑的臉都快爛了。”

路博德哈哈大笑,直接笑出聲:“我的研究有點成果,義妁終於答應和我一起去看燈會了。”

霍海歪頭:“你怎麼知道有燈會?”

燈會是為了刺激消費的又一舉措,是留在元宵節那天的。

目前來說元宵節其實應該叫做上元節,後麵還有中元節下元節,就是紀念三一主神的和後世的三元節還不太一樣。

霍海要把上元節推動成元宵節,搞一個標準夜市出來。

這既可以積累經驗,又可以給以後的夜市夜生活打個樣。

不過路博德作為羽林衛副統領,知道也正常。

“爽了是吧。”霍海笑著。

路博德:“可惜不久之後我就沒辦法繼續研究了。”

霍海擺了擺頭:“你安心研究吧。”

路博德可能以為他要外派掛職然後準備出征了?其實還需要些時日。

路博德擺頭:“可能沒那麼輕鬆。”

兩人聊了一會兒,霍海才看向路博德:“這小子挺會做人的,照顧一下。”

路博德尬笑:“這不好吧,我哪兒敢往陛下身邊調派人。”

霍海:“誰說讓你把他調到陛下身邊去,你把他調到能往上爬的地方去就行了。你不願意的話我找我哥做。”

彆忘了路博德隻是羽林衛的二把手,霍去病才是名義上的一把手。

路博德:“這個簡單。”

上官桀投來了感激的眼光。

上官桀這種要背景沒背景要錢沒錢的小孩,能一步步成為四大輔臣,證明他的能力絕對是人中俊傑。

隻可惜他還鬥不過霍光。

但是,如果現在有機會,那隻需要一手提拔,他就成了自己人了,何樂而不為?

等進入朝堂,霍海才發現,今天的形勢格外嚴峻。

甚至群臣都不插科打諢了,很明顯,所有人今天來就是來開戰的。

雖然前幾次朝會霍海都沒來,但前幾次發生了什麼,霍海很清楚。

鹽鐵鋼煤的討論,已經激烈到了極限。

鹽鐵已經夠恐怖了,而鋼煤還在鹽鐵之上。

畢竟柴米油鹽醬醋茶,排名老末的茶都恐怖如斯,而鹽也就排在七個的第四位。

而煤,是代替柴的存在,或者說是升級版的柴。

這是多大的利益,不是傻子都知道。

既然知道,那就要爭。

群臣都不說話,霍海也不說,霍海拿著一把椅子,在角落裡靠柱子坐了下來。

靠著倒頭就睡。

很快,劉徹就來到了朝堂,霍海都還不知道。

附近幾個人也沒人喊霍海的。

等霍海一覺睡醒時,正看到東方朔在高談闊論,大談埃及梨軒如何如何。

霍海又仔細聽了兩句,才發現,東方朔是要組建使節隊伍去埃及的梨軒(亞曆山大港)訪問。

又聽了會兒,才知道剛剛內瑟斯上朝堂給群臣講述了埃及的情況。

現在已經退出去了。

東方朔直言使節隊伍是假,要安插間諜探查一路上各國的情況才是真。

不少大臣認為,現在大漢對於匈奴是優勢狀態,西域各國不敢造次,所以這一次出使,不會像張騫那麼費勁,應該加大規模。

劉徹同意了之後,東方朔退回了大臣們之中,非常滿意。

在前麵幾年,東方朔除了當噴子噴一些看不慣的事物之外,沒有提出過任何建設性意見。

簡單來說大漢無敵破壞王。

如今在朝堂上抒發己見,主導一次大的外事活動,讓東方朔總算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覺自己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退下來的東方朔還看了一眼霍海,投來感謝的目光。

霍海也不敢說這事兒是自己的功勞,但內瑟斯這事兒霍海的確出了一些力氣,對著東方朔比了個大拇指。

不少人都看在眼裡。

很多人都在嘀咕了起來:霍海這個無利不起早的家夥,有他參與的事兒,就沒有不賺錢的!他盯上了遙遠的埃及?

此時,李蔡走了出來,拱手:“陛下,臣有本奏。”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漢中央之國有陛下坐鎮,而江都國卻失其君。”

在場的人很多都不知道這回事兒。

霍海裝不知道。

之前趙禹那家夥想要搞霍海,讓霍海看了劉建的卷宗,霍海對裡麵的事情一清二楚。

這個江都國以前叫做吳國,七王之亂造反就是吳國帶的頭。

景帝又把吳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非。

劉非允文允武,同時推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多次立下戰功,是諸王代表。

江都國總算是脫離了政治影響,好起來了。

但好了沒多久,劉建這個變態,又是亂搞男女關係,而且還是在小媽愛好者,還搞骨科,還亂殺人,還搞人獸研究,本來就死路一條了,他還偷偷詛咒劉徹,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他還對其他王的造反知情不報。

所以,幾個月前他就‘自殺’體麵了。

李蔡口中卻是另一套說辭:“劉建此人荒唐至極……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蔡,不知道李蔡要推薦誰成為新的江都王。

李蔡話鋒一轉:“既然無君,就該收歸中國,建議陛下改江都國為廣陵郡。”

“聽聞陛下的第四子已經誕生,這過個幾年,也好再封廣陵王廣陵國。”

劉徹:“眾愛卿以為如何?”

一群人都稱好。

這個時候,一個小女孩走上了朝堂。

大概十三四歲的樣子。

李蔡:“當初劉建自殺後,其妻妾妃子都被拋棄在了大街上,無人管,但他還有一個女兒,名為劉細君,乃是皇室後裔,所以被官員送到了長安。”

霍海在後麵嘀咕:“什麼狗屁被拋棄在了大街上沒人管,是當地貴族豪強把他那些個老婆給分了吧。拖油瓶沒人要。”

劉徹瞥了一眼後麵:“霍海,你在嘀咕什麼?”

霍海:“臣說!劉建不是個東西!居然為了私欲弄得老婆孩子沒人管,簡直是對不起高祖陛下!死了就行嗎?建議拖出來鞭屍。”

“給諸王提個醒。”

劉細君轉托看向霍海。

十四五歲,其實都可以嫁人了。

隻是皇室後代,沒人敢動而已。

她當然也明白事理了。

雖然老爹不是個東西,但是當女兒的,也不能任人罵啊,瞪了過去。

劉徹:“劉細君是翁主,按理說應該可以嫁人了,但是又沒有好的人選,在長安又沒有去處。”

“這個事情,就交由你來安排了。”

霍海左看右看:“誰?”

劉徹:“你,霍海,夠不夠清楚。”

霍海隻能拱手:“臣遵旨。”

劉細君又仔細的看了看霍海:他就是霍海?

劉細君可是個喜歡文藝的貴族女,當然了,這個時代沒有哪個貴女不喜歡文藝的。

聽到霍海就是霍海後,劉細君對霍海更多的是好奇。

劉徹捏了捏胡須,心中暗笑:狗東西,你還想尚公主,要是劉細君看上你了,朕就下旨賜婚。

劉徹已經看霍海不爽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辦法也沒有理由阻止霍海靠近衛長公主,現在終於有轉機了。

看到劉細君主動走向了霍海,劉徹更是笑麻了。

霍海內心卻在想:我剛剛罵了她爹,她會不會一怒暴起,捅我一刀?

不過什麼都沒發生,劉細君就站在了霍海身旁。

接著衛青拱手:“陛下,臣有要事,要用地圖。”

劉徹手一揮,王內侍帶人把卷起來的巨大的牛皮地圖給放了下來。

這是大漢地圖。

上麵標注了大江大河,十三州以及所有城市的位置。

衛青指著黃河幾字型彎兒裡麵:“這個地方,秦時叫做九原,是秦長城所在。”

“之後卻一直在匈奴手中,但在六……七年前,我們把這一部分收了回來,在這裡建立了五原郡。”

群臣都在點頭,這個事情大家都還記得。

百年來一次的開疆擴土,想要忘記都難。

衛青指著其中一個地方:“去年,我們在朝堂上討論過,要在這裡分為,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

所有人都看向了霍海。

本來,匈奴投降的四萬人就會被安排在這五個地方,形成新的四個郡加上原來的五原郡,成為北境五郡。

但是,現在匈奴人沒上去。

衛青:“壞消息是,匈奴人被留下了,沒法派他們去擴充郡城。好消息是……”

衛青總覺得說這個話有點怪。

但還是開口:“好消息是,去年河洛受災,大量百姓趕往長安。”

“其中有一部分經過函穀關時,關守怕放他們到長安會惹事兒,於是給指了歪路……於是這群難民多達五萬人,一路順著大河而上,走到了這裡,留了下來。”

廢話,想要不留下都費勁,那大河也要走的過去啊,那地方本來準確的說就是匈奴人的實際控製區。

雖然匈奴被衛青霍去病打的節節敗退,但大漢一直沒有對這片土地進行有效的統治,現在是個兩不管地帶。

很多大臣聽到是這麼個好消息,一口水噴了出來。

劉細君疑惑:“這算好消息嗎?那麼多難民去了那麼荒蕪的地方……”

霍海:“你懂個屁,你知道為什麼河洛的人會受災嗎?”

因為河洛地區本來留做賑災的物資,全部被送去了五郡,為的就是以投降的匈奴人口為基礎,建立五座郡城,這樣一來,黃河南岸在百年之後再度全部成為漢地。

霍海:“什麼關守指了歪路,分明是陛下故意讓難民去的。”

要知道這些資源送去那兒,路上起碼要消耗百分之六十。????這麼大的損耗,送去的資源不用?

萬一翻年匈奴南下,把那些東西搶了怎麼辦?

霍海留住匈奴人,或者說劉徹聽霍海的留下匈奴人,是避免南北匈奴政策的弊端,避免形成南匈奴日後造反。

這個南匈奴長期接觸漢人的技術,又有匈奴人的凶性,未來很不好處理。

反而留下他們在長安挖煤,是最佳選擇。

而五郡必須要開,怎麼辦?那就送本來要來難民北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