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1 / 2)

大漢有活爹 長夜天高 13295 字 2個月前

霍去病大軍,沒有任何意外,直接把樓蘭給平了。

樓蘭王想要自殺,都沒自殺成,直接被抓起來往長安送。

樓蘭國四萬人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因為西域公司來人了。

趙過那邊剛把路修完,還在組織新一年的糧食收購計劃。

未來西域有多少人口,全看大漢這邊願意給多少糧食。

而西域出產多少香料和棉花,全看大漢這邊需要多少棉花和香料。

而樓蘭是橋頭堡。

好消息是,肯定比他們以前吃的飽多了。

更好的消息是,他們從一個小型國家,變成了一個世界大國的一部分。

霍去病搞定樓蘭後,立刻開始往前走。

從樓蘭往西是……焉耆,焉耆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霍去病兵鋒一到,他們直接投了。

主要是,匈奴人本身也沒敢留在焉耆,他們去了更西麵的龜茲。

龜茲和樓蘭一樣,屬於牆頭草。

這真不是他們想牆頭草,是必須牆頭草,整個西域中線這條線上的國家,個個都是牆頭草,不牆不行……

龜茲的城市比較大點,這一次匈奴人停下來了,這次霍去病可不會停在這兒等了,而是直接開始攻城!

消息到這兒就戛然而止了。

霍海放下了戰報。

很明顯,龜茲那邊早就打完了,大哥不可能留手的。

雖然龜茲城稍微大點,但對比大漢的城牆來說,龜茲的城牆大漢這邊壯點的士兵,在馬背上可以直接翻過去他們那城牆。

他怎麼擋?

唯一的問題是,攻城會死多少人的問題。

但是,有炸藥包在,能死多少?估計不會太多。

這算是給大哥進行攻城練手了。

估計彆說龜茲,就是姑墨、疏勒恐怕都已經打下來了。

既然有這個機會,肯定要一次性貫通中線。

其一是從大漢直接能通大宛。

其二,把匈奴右部逃過來的人切割成兩半。

把匈奴右部的人切割成兩半,一南一北無法聯絡也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降低他們的威脅,再怎麼武器碾壓,那也是二十萬人!有八九萬戰士,還都是騎兵。

這些匈奴人如果繞過霍去病,一路就要南下搞破壞,那還是會對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四郡甚至隴西等地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切分開之後,威脅減半。

第二就是,右穀蠡王隻有一個,他不能把自己劈開兩半兒。

所以,分開之後,一南一北的匈奴右部肯定要裂開。

請問新王登基,是在費儘力氣去另一半找爹,還是拍拍屁股帶兵往西去享受權利,享受征服的感覺?

那肯定是後者啊!

他們去了大宛,大宛是打是不打?

大宛應該是要打的,現在大月氏滅國剛沒多少年,他們是往西驅趕了塞族,占據了塞族的地盤的,而且還擊敗了大夏,建立了新的大月氏。

沒錯,當初內瑟斯他們這個隊伍來大漢,其實消息就已經落後了。

在他們一路往東的過程中,大夏這個他們口中的從埃及到大漢路上第二大的國家,已經沒了,已經被大月氏滅國了,大月氏現在是借屍還魂代替了大夏成了新大夏。

當初張騫就去到了新的大月氏,大月氏的人表示,他們現在已經到了新的地方立國,已經不在考慮報仇了。

頗有一種金盆洗手,不理會江湖紛爭的感覺。

但其實也可以想得通,要知道大月氏早期的活動範圍是隴西!敦煌!

他們一路都到中亞了,都到蔥嶺背後了,又怎麼會想大軍再翻過蔥嶺去打匈奴。

但問題是……你不去翻過蔥嶺找匈奴,匈奴翻過蔥嶺來找你。

隻是……曆史上,大月氏內部五部,其中一部強大後吞並了其他四部,號稱貴霜王。

後來這個貴霜,擊敗了安息、占據了大夏甚至一直到天竺的領土,成為了歐亞四大霸主之一,和大漢、羅馬、安息齊名。

當然了,這個所謂的齊名實際上也有點純屬吹牛嗶的意味,在蔥嶺東麵,同時代隨便單拎任何一個形成大部落的新銳民族出來,都能打他們如打著玩兒。

但至少,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沒對手。

如今,匈奴人比曆史上早幾百年要西去,那貴霜也自然是雲中煙,摸不著看不見了。

霍海看完戰報就把戰報丟到了一邊,拿起了另一份報告。

戰報這東西,隻能說是提前預演過的東西一步步實現,幾乎沒可能有什麼意外。

但另一份報告意外就多了!

霍海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一份報告是楊連成寄過來的,他需要得到霍海的首肯,才能發布一些研究成果在科學報上。

能送給霍海決斷的,那都是可能會對政治和朝堂產生巨大的影響的科研成果。

而這一次,送過來的東西,有兩項曆史級

發現!

新送過來的文章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中,董仲舒和法第兩個人,發現了靜電感應現象,進而對雷霆展開研究,搞出了避雷針,目前避雷針已經在采用了。

也因為董仲舒和法第不是研究院體係內的人,所以楊連成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消息。

所以把這一條作為重中之重遞給了霍海。

因為在以前,雷霆被認為是天神的能力,如果現在人可以防著雷了,那什麼政治意味還需要說嗎?

但這,還並不是整個需要公布的論文的全部,這隻是其中的四分之一。

【電磁感應】。

第二部分講的是,法第在研究靜電後得知有個地方的人經常被電,於是就去研究。

結果法第發現,這個地方產生的電,和靜電完全不同!

這個地方就是磁鐵廠!

早在去年初,天然磁石就被發現了,當時大家就想要用天然磁石製造出指北針,這樣一來,就再也沒有打仗迷路一說了。

除非,你遇到了另一個天然磁石礦山!

但遇到另一個天然磁石礦山,比打贏一場仗重要多了。算你又立大功了。

而研究指北針的過程中,工匠們發現,把幾種金屬合在一起如同製作青銅那樣去製造融合金屬,就能製造出一種可以擁有磁性,結構比天然磁鐵穩定的新物質。

這種物質被叫做磁鐵,而天然磁鐵就被重新命名為天然磁石,以表明天然磁石是一種礦物質,而磁鐵是一種人造金屬。

這個製作金屬的過程很簡單,就是把幾種金屬合在一起燒。

但,製作完之後,這東西還需要貼在天然磁石上,給其充能,或者說充磁。

問題就出在這兒。

現在大漢的鋼鐵產量極高,而普通人家裡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鋼材,鋼材都是用在各種研究和各種工廠各種路橋中的。

磁鐵廠也是按照這個習慣,使用了大量金屬。

然後,就開始出現怪事。

當有一些設備承載著製造出來的磁鐵,以某些角度經過天然磁石時!就會釋放電流!

因為需要的條件過於刁鑽,甚至整個廠的人都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新製造出來的指南針,是軍用設備,這個工廠裡,全都是研究院正式研究員,在這個體係內是最厲害的研究學者了。

他們都沒搞定的研究,誰能想出辦法來?

難不成磁鐵廠鬨鬼?

很快,楊連成跟太子府的官員聊天的時候,聽說太子宮已經安裝了避雷針,其作用是可以把雷電引開,讓雷電沒法劈到房子。

這消息讓普通人聽到,絕對驚恐,但是讓楊連成聽到,他立刻意識到,太子宮裡麵有能人。

然後,他就開始調查。

要知道霍海可是詹事。

所謂太子宮,實際上也叫詹事府,詹事是詹事府的一把手。

太子宮的東西雖然都是為太子服務的,但是太子宮的所有係統都是由霍海轄製的。

太子宮的人很快就把一切都‘交待’了。

是董仲舒。

楊連成思索了之後,還是上門討教。

最後,董仲舒把法第推了出來。

說法第才是研究出避雷針的人,自己隻是輔助罷了。

於是,法第來到了磁鐵廠。

在磁鐵廠,法第如魚見海,如同籠中鳥見青天!

僅僅一個上午,法第就發現了電流所在。

很快,法第發現,這種電流和靜電完全不同。

這種電流是可以持續不斷的!

法第試驗過很多次了,法第對於靜電是有一個總結的。

靜電,就是兩個物體,分彆有一種電,這兩種電是不同的,當兩個物體接觸或者靠近,其中一種電永遠往另一種電移動,就形成了水流一樣的電流。

因為黃老道的流行,到處都是陰陽思維,所以,法第把這兩種電,取名為,陰陽電。

但是後麵一想,法第發現,天上的閃電雷霆,也是這種。

這把大地天空中任何一個比喻成陰,似乎都不合適。

所以就改成了正、負電。

而此時,法第發現,這種新發現的電流,不同於任何靜電,不同於閃電,它是可以持續存在的!

很快,法第就總結出了新的理論。

【電磁感應】

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或磁場的強度發生變化時,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驅動電流產生。當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時,會在導體中產生電動勢,從而形成電流。

之所以這個東西要給霍海審核,並不是因為楊連成他們發現了電,知道電是未來。

而是他們反推,既然磁可以產生電,那麼電,能不能產生磁?

如果磁生電,電生磁,中間可以賺差價的話,是不是就可以無限生產磁鐵了?

這才是讓霍海審核的原因。

霍海鬆了一口氣。

法第,霍海響了起來。

兩年

前,霍海和項緒一起從牧場回家,路過吃飯後,習慣性驅車走,走一半才想起自己沒駕車出來。

然後去還車,車主人就是法第。

當時,霍海聽到這個名字,就想推薦他去研究院研究電。

誰知道,法第並沒有去研究院,而是去了太學。

當時司馬相如剛剛成為博士,手底下還沒有親自收的弟子,於是法第就被收下了。

沒想到兜兜轉轉,法第居然還是搞上了電的研究。

不過,他們還並沒有想通電的使用過程。

倘若把勢能或者蒸汽能轉化成電,通過電線運輸出去,然後在末端,把電再轉換成動能,那就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了!

霍海也忍不住歎息,這發現實在是太早了,早的有點離譜了。

現在最好暫時不要。

因為現在銅太少了,不夠經濟上用了。

如果此時開始發展電,那銅就要漲的飛起了。

一旦通貨緊縮,經濟就要被壓下去了。

所以,除非大漢所有人都相信大漢朝廷的信譽價值已經遠超銅,否則最好還是彆動電力才好。

“法第啊法第。”

霍海拿起報告繼續往下翻。

【鐵球思維實驗】

有人搞出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思維實驗嗎?

霍海繼續看了下去。

這一篇是寫的董仲舒的事情。

董仲舒在研究天命的時候,曾經做出過一個思維實驗,就是假設天命可以讓人擁有讓物品憑空浮起來的能力。

當時董仲舒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很快董仲舒就發現了盲點。

為什麼東西總是掉在地上?

東西為什麼不往天上飛?

這究竟是什麼現象?

霍海忍不住把書合上。

有沒有搞錯,本來以為是有人發現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思維實驗。

結果……是董仲舒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霍海繼續看了下去,董仲舒做了實驗。

首先,他讓太子宮的侍衛,進行舉重。

選了十個身強力壯的侍衛,他們在長安城內部舉重,能夠舉起的極限重量和在秦嶺山巔舉起的重量是一樣的。

所以,董仲舒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大地上,無論是多高的山上,都會有一股向下的力。

這個力,就是大家拿起東西時感覺到重量的原因。

稱之為,重力。

那麼,董仲舒假設,腳下的大地,被研究院稱之為地球的這顆星球,對於宇宙的一切都擁有相等的吸引力。

那麼,為什麼,月亮沒有掉落到地球上,而是圍繞著地球旋轉?

太陽為什麼沒有掉落到地球上?

霍海看完戰術後仰:“倒反天罡,那叫地球為什麼沒掉落到太陽上。”

霍海繼續看了下去,董仲舒做出了這樣一個假設。

世間的一切,都對世間的一切,有一種吸引力。

這就叫萬有引力。

而大地的重力,其實就是大地對人對物的萬有引力。

因為它太強大了,所以才顯得那麼特殊。

而兩個渺小的物體之間也有萬有引力,但非常渺小,感知不到。

而為什麼月亮沒有落在地上,是因為它距離地球足夠遠。

他還畫了個圖,來說明萬有引力在不同距離的作用。

【當一個人,站得足夠高,並且用足夠大的力氣往前丟鐵球,就可以用這個鐵球把自己的後腦勺砸開花,因為鐵球會圍繞地球轉一圈回到原點。】

所以,董仲舒在研究萬有引力的同時,還提出,如果有人能給他月球的軌道模型,地球的大小,他能算出月球的大小和距離地球的距離。

董仲舒把這個總結為力=質量×加速度。

看到加速度三個字,霍海就知道,下麵要出事兒了。

果然,下麵赫然寫著。

【一個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將保持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慣性】

【物體的加速度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與反作用力】

原來,一開始說的鐵球思維實驗,不是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而是放衛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