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遊標卡尺根本不需要什麼精細化刻度,隻需要一個小變化,就能完成精度0.1甚至0.02刻度的升級。
很多用過遊標卡尺的人都知道,下方的遊標上的刻度並不是按照一厘米兩厘米設置的。
有幾種不同的情況,有十個齒條九毫米的,有五十個齒條四十九毫米的。
這種東西,初中物理學會捎帶講幾分鐘的知識,絕大部分人聽了也就忘了,霍海也忘了,但霍海後來看短視頻又看過一次。
初中時,什麼都不懂,懵懵懂懂也就聽了。
成年了看短視頻再看到原理,驚為天人。
這個道理很簡單,遊標卡尺遊標按道理隻需要一條標記,就行了,這條標記和上麵的尺對準,對準什麼刻度,讀數就是多少。
比如卡了東西後,下麵的遊標標記對準一點二厘米,自然讀數就是一點二厘米。
但有了十格,一共卻隻有九毫米的標記,讀的方法就變了。
零號標記對在尺的某一個距離上,毫米以上的讀數就是這個。
比如對準了,十厘米三毫米這個刻度後方,和十厘米四毫米之間的空白。
那麼,讀數前半段,就是十厘米三毫米,那麼毫米之後的多出來那一丁點是多少呢?
答案很簡單,下方九毫米的遊標,一共十個格子,其中隻有一條線能和上方的某一條線對齊。
對齊的時候代表什麼?
比如第一條線,和上方的格子對齊了。
說明什麼?
說明十厘米三毫米多出來的那一點,加上下方遊標第一格子的零點九毫米,就剛好是十厘米四毫米。
做減法,十厘米四毫米減去零點九毫米,就剩下十厘米三點一毫米。
那不就測量出了這個物體的在卡尺之間的距離是十三點一了麼?
而更大的讀數,以此類推。
這個遊標的設計很簡單,讀數的規則,其實也很簡單,但是蘭舍還是花了一些時間,才讓現場的人明白這個東西的用法。
說白了就是,遊標上的第一條標線對比上方尺一毫米位置,差零點一毫米。
第二條標線對上方尺二毫米位置,差零點二毫米。
第三條差零點三,第四條差零點四,第九條差零點九毫米。
哪一條標線,和上方的尺度刻度哪一條對準,就能算出差額是多少,差額加上零刻度線對準的尺的前一個讀數,加一起,就是物體的精度0.1毫米的間距讀數。
而五十個刻度一共四十九毫米的標尺,根據同樣的原理,就能測量精度為0.02的微小距離了。
田億明白過來後,驚為天人:“居然是這樣,根本不需要機械精度上的進步,隻需要想法變一變,就能成功。”
雖然沒有一個原始的標準,但讓一個熟練的工匠,把0.9厘米分成十格,簡單的很。
而測量這十格分的均不均勻,是很簡單的。
這個新的遊標卡尺,就用這個方法,就能測量非常精細的間距了。
甚至頭發絲有多粗,都能測準!
現場所有人都扯了頭發下來測量,沒有一個人的頭發絲是低於0.3毫米的。
也就是說,人類已經掌握了測量頭發絲粗細的手段。
“一絲一毫,大家都用一絲一毫來形容微小的差距,現在看來,需要更小的單位了,這個精度的測量已經被攻克了……”
黃吉思索了一下:“測量0.02?如果遊標是一百個格子,一共0.99毫米豈不是就能測量0.01的精度了?!”
蘭舍擺頭:“科學院的人也是這麼說的。”
“但是武侯大人當場否決了這個想法。”
“武侯大人說,把九點九厘米分成一百等分,大漢甚至有幾百個工匠能做到。”
“但是就算測量出了差彆,普通人也看不出來,沒法讀數。”
“因為如果差距是一百條標線,那麼究竟是哪一條剛好對準了上方,其實就分辨不出來了。整個研究院可能隻有膺目亭侯落下閎一個人能用這種尺子,就不費力氣製造彆的人不能用的東西了。”
要在0.9厘米的間距上,分清楚十條線中哪一條線和上方標尺對齊,很簡單。
在4.9厘米的間距上,分清五十條線中的哪一條和上方標尺對齊,也勉勉強強。
在9.9厘米的間距上,分清楚一百條線,那就費勁了。
已經超過人類肉眼極限了。
議員田億不得不感歎霍海的厲害,武侯還是那個武侯,十分鐘,就解決了研究院那麼多人,五年都沒搞定的難題。
霍光:“如果你們聰明一點,應該發現,在還沒有做出遊標卡尺的情況下,我二哥就說最多識彆0.02毫米精度,再精細就識彆不了,你們以為這是什麼意思?”
眾人猛然醒悟。
恐怕武侯大人早就搞出了遊標卡尺。
隻是,霍海大人沒那個習慣直接把成果丟出來讓研究院去用。
說白了研究院這麼多人搞了這麼些年研究,事實上研究院掌握的科技,還是不如武侯這個天才大腦裡天才的想法。
武侯一直以來都要培養研究院科研創新和自主的能力,所以才沒有把自己個人的研究產物結果給公布出來。
現場有人沮喪:“我還以為我依靠一個專利成為了千萬富翁,是人中之傑。現在看來,恐怕武侯大人早就想到了,隻是這種小東西武侯大人根本不放在眼裡。”
蘭舍:“不隻是這樣,在製作這個新標準的同時,武侯大人還提出,下方兩個卡尺可以夾住物體測量內徑。”
“還可以在遊標卡尺上方設計兩個凸起往外擴,測量外徑。”
“再在尾部加一條鋼條,測量深度。”
眾人麵麵相覷。
如果說剛剛說武侯大人可能是急智,馬上想到了那種天才般的設計。
那麼現在就不可能了。
武侯大人早就設計出過這東西了,隻是沒拿出來而已。
這就好像,一群人在大戈壁裡,又渴又餓,說想吃一碗麵條。
大家都知道是癡人說夢,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結果武侯大人十分鐘端出一桌皇宮酒宴,還告訴大家不止解渴解餓,還解毒治病,吃了長生不老。
就這麼離譜。
在場的人服了。
但在場的人也是服了,越堅定他們要建立大漢商人會,代替現在的朝會!
因為,如此英明神武的武侯,不可能一直有。
倘若霍海有一天離世了,這個世界怎麼辦?
現在大漢高速發展,是朝廷好?還是武侯大人厲害?
朝會是老東西了,而議會是新東西,也是武侯大人提出的,所以我們應該用武侯大人的新議會,取代老東西。
黃吉沉默片刻,開口:“事成之後,我們應該把武侯大人的雕塑擺在議會門口,每日瞻仰,但如今,我們必須要和武侯掰一掰手腕。”
“倘若有一天,武侯大人的孩子長大了,結果也如此英明神武,那我們就認了。”
如今是漢初,不是後世。
是有人懷疑朝廷,但沒有那麼懷疑。
到了明清時期,都不用懷疑,是個人就知道曆史上大部分皇帝不靠譜。
但是大漢開國以來除了呂後時期,那是代代英明神武,這就給人了一種皇帝真的很神聖,確實是天選的,個個都厲害的感覺。
所以,並沒有那麼多人相信製度而否認個人繼承。
但,這個大漢商人會還是出現了,外圍成員隻知道商人會的核心是一些議員甚至有上議員。
卻不知道,領頭人叫做霍光。
……
在研究院吩咐完遊標卡尺的生產工作需要注意什麼之後,霍海回到了車上,臉色沉了下來。
這背後,肯定有人組織。
不可能這麼多研究所研究組同一時間需要測量工具,還都急衝衝的報告給楊連成。
這裡麵肯定有人推波助瀾。
霍海歎了一口氣:“資本的聯合,來得真快。”
這些人,往回六年,都是普通人,都是長安城的平頭百姓,可能是以耕地為生,可能是運送垃圾的,可能是乾任何工作的。
霍海的新商改,把他們抬到了現在的位置。
但是現在,霍海不得不和他們去對抗了。
駕車的蔣不疑詢問:“武侯大人,您現在是想好了要和他們對抗了嗎?”
霍海:“你了解他們的想法嗎?”
蔣不疑:“他們無非就是不相信公卿王侯,隻相信製度。相信人,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
霍海擺頭:“這是一個由人構成的社會,不相信人的後果是什麼?”
“現在我要構建一個有道德有底線的社會,但是這一切很難,無論是什麼階層什麼身份的人,都會有一部分人不被道德束縛,沒有底線。這樣的人乾的事情不一定是壞事,但是他們中會乾壞事的那一部分人,會拖累的道德底線瘋狂下墜。”
“如果讓商人聯合起來的資本辦成了,他們自己又可信嗎?”
霍海並沒有把話說完。
如果爭鬥隻存在於規則之內,存在於底線之上,那麼世間萬物的一切,都是很好說的,大不了現在製定一個規則,大家不要踏出去,也就完事兒了。
但問題是。
沒有經曆過三國魏晉南北朝的人,絕不可能守住底線。
到時候,一個破壞底線而獲利的人出現,就會帶著一群人破壞底線。
這樣的人大規模出現,會迅速帶著社會下墜。
曆史反複證明過這一件事情。
為什麼唐以後的人那麼講道德?真的是科舉導致儒家必學所以才講道德?
那隻是表象。
真相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如果沒有底線,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絕大部分人就算自己吃虧,也不想去踏過底線,造成社會崩塌。
有了這樣的全民共識之後,才迎來了一個有秩序的社會。
而現在的問題是。
霍海沒辦法憑空變出三國晉南北朝的曆史。
所以,霍海根本沒法相信製度進步這個概念。
因為很簡單的道理。
貴族生的孩子,有好有壞。
而商人,卻是越壞的人爬的越快。
這意味著,看起來更好的資本製度其實遠比封建製更壞。
這個簡單的道理,已經由米國給表演過三次了。
其他國家?不好意思其他國家還沒到世界霸主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形成無外力影響的成熟社會完成這個等級的道德實驗。
當然,霍海也不真的完全信任封建製度,所以,霍海有自己的打算。
但至少,選項裡沒有把權力直接交接給商人這一條。
為什麼不能直接給商人,霍海在伐南越時也已經表演過了。
他們連國都能賣,還有什麼是不能賣的?賣點兒人、買點兒道德,有算得了什麼?
蔣不疑知道,武侯深究的事情,自己是想不通的。
“大人,咱們現在去哪兒?”
要是換做以前,霍海根本不會出門,在霍府就把事情給解決了,然後把遊標卡尺丟給研究院,讓他們研究去。
但是現在,霍海必須親自來研究院。
原因也簡單,人就是喜歡跟風。
要做一件事情,不需要去說什麼,隻需要以身作則就行。
當初董偃和皇帝關係最好,他天天玩兒什麼,貴族們就天天玩兒什麼。
劉徹當初喜歡打獵,大家就都喜歡打獵。
後來長安城的人都跟著衛青,衛青這個人實在是太無聊了,長安也無聊了一段時間。
然後霍去病站出來後,他的愛好就成了長安城的愛好。
現在是霍海。
霍海現在時不時就視察學校,研究院,醫館,這些問題,其他人自然也是爭相模仿。
這些人隨便從手裡摳一點出去,就能把教育給辦起來了。
霍海現在已經在做全國的教育計劃了,不過現在還沒有公布,但大家也都知道霍海想要整這個,所以實際上已經在各地都學上了。
最近各地都在建立小學中學,為的就是在霍海的新製度推出時,就脫穎而出上報紙。
霍海思索了一下:“去蒸汽機研究所。”
本來霍海是準備給蔣不疑說去大吃一頓的。
畢竟當初辣椒送回來後,葛三馬不停蹄船不離火的給霍海送到了南越。
當時霍海就把辣椒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送去了蜀郡和夜郎,一部分送往了南越以北,讓兩個地方種植辣椒,同時又讓葛三在齊郡那邊種植辣椒。
這兩年過去後,辣椒產量上來了,最喜歡趕時髦的長安人聽說霍海喜歡吃辣椒,都吃上了。
現在長安辣的東西不少。
但……逆天的是,至今為止喜歡吃辣椒的霍海,自己本人,還沒在大漢吃過一頓辣的!
如果南越粵來酒家大廚那個一個辣椒節的湯不算辣菜的話。
所以霍海早就想大吃一頓了。
不過又想到既然來都來研究院了,乾脆多視察一下。
特彆是之前看報告公文,看到了個什麼‘柴油蒸汽機’,這個逆天玩意兒的出現仿佛和前世工業革命時期走的路完全不同。
為什麼不同也簡單。
當初英格蘭人少,所以需要額外動力,於是出現了蒸汽機。
但是很快他們就失去了革新的動力,所以煤炭蒸汽機不停的演化,但是沒有什麼質變。
而內燃機的出現,迅速淘汰了蒸汽機。
實際上蒸汽機是可以小型化的,隻要用柴油甚至重油作為蒸汽機燃料,未必不能革新蒸汽機的體型。
咋子電機出來之前,內燃機出來之前,就可以對火車動力形成改革。
為什麼需要這個改革?
因為匈奴公司在丁零人舊地發現了地表石油!
霍海也對應不上那個地方是後世西伯利亞的哪兒,反正西伯利亞到處都是油田,有臨近地表的石油也正常。
但是這石油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