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人均文學青年(2 / 2)

天空始終灰蒙蒙的,飄蕩著風沙,建築物也沒有90年代高大上,街道還沒有統一的行道樹,很多道路都是光禿禿的,非常單調,能種幾棵白楊就算好看了。

還要等到1987年第六次代表大會,才會將國槐和側柏定為燕京的市樹,月季與菊花才會成為市花。不

不誇張地說,此時的燕京好像21世紀的一個大號地級市,還必須三線以下那種。

但這同時也從一個側麵說明,燕京乃至整個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發展是何等迅猛!

而唐曉芙則臉色興奮,一路唧唧咋咋地向林正軍介紹著周圍的建築。

這是她長大的地方,她對這裡十分熟悉,各種風景名勝都如數家珍。

到了京西賓館,主體建築方方正正,典型的蘇式建築,北麵就是剛剛組建的中央電視台,再往北,是玉淵潭公園,後世的中華世紀壇那塊此時還是一片荒地。

林正軍把自己的一個裝著書籍的背包,讓李佩甫幫自己帶上去。

他自己就背了一個背包,裡麵裝著他和唐曉芙的換洗衣物,另外就是用麻袋給周教授他們帶的禮物。

辭彆劉新武他們,林正軍和唐曉芙來到賓館門口不遠處的公交站,盤算著怎麼乘車回家。

這時,一個流裡流氣的青年蹬著三輪車過來,嬉皮笑臉地問:“爺們,要三輪車送嗎?拉您到地兒,絕對不多收錢。”

不用問,肯定是待業閒散青年為了討生活當起了祥子,這個時代的滴滴打車。

但這是類似於出租車業務的服務,不是正經出租車,正經出租車隻能是國營的,而且是小轎車。

1951年,為了解決外事活動的車輛接待問題,首都汽車租賃公司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國營出租汽車公司。

特殊十年間,乘坐出租汽車被視為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而遭到批判,出租汽車行業急劇萎縮。

70年代初,首都、滬上、羊城等大城市各類外事活動增多,出租汽車又在大街上出現,不過,也不是誰都能坐的,基本隻服務外賓,要有外彙券才行。直到84年,首都才開始有個體出租車。

唐曉芙連忙問:“從這裡先到北影廠,再到燕京工業大學家屬院多少錢?”

在林正軍的指導下,《山楂樹之戀》劇本已經寫好了。

但唐曉芙覺得不完善,估計北影廠要給出不少修改意見。儘早給他們,他們才能及時給出意見方便修改,畢竟林正軍唐曉芙在燕京也就待這麼二十來天。

“嘿,一聽您這口音,是咱們老燕京人兒,知青回城吧?"

青年依舊嬉皮笑臉地道:"這樣,我也當過知青,我也不多收您的錢,收您一塊錢,您看成不成?"

“我可沒漫天要價,從咱們這到北影廠、中關村那都出了城了,來回折返要二十裡地呢,要您一塊錢真不算多!”

現在,首都的城區範圍還很小,常規來說出了二環就相當於出了燕京城。

中關村那都乾到三環西北角上去了,那塊現在完全可以算郊區。

在1980年以前,海澱的定位一直是農業區,這裡是整個燕京的副食基地,為京城提供著大量的瓜果蔬菜。

所以在白頤路也就是中關村大道的兩旁,不時地還有大片的樹林荒野以及墳地。至於北影廠,在北三環薊門橋附近,周圍也是一片荒涼。

“行!那就坐三輪車吧!”林正軍把行李放到了車上。

“你認識北影廠的人?”路上,青年一邊磴著車子,一邊撩起褂子的衣襟,擦了把汗水問道。

“嗯,我認識謝鐵酈。”

“你,你找北影廠的人乾啥?”青年肅然起敬,好奇地瞅了一眼林正軍。

“送劇本。”

“我草,你能寫劇本,哥們牛啊!”

青年頓時對林正軍刮目相看,甚至說話都變得文縐縐起來:“敢問兄台高姓大名!”

“筆名楚狂人!”

“我擦,你竟然是楚狂人,哥們也是文學青年,是你的忠實讀者啊,你可太牛了,今天能拉你,是我的榮幸啊!”青年歡聲怪叫,雙眸迸射出狂熱的目光。

“哥們客氣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林正軍無奈啊,你瞅瞅,真是人均文學青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