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宣布關閉黃金窗口,取消了金本位製,導致全球貨幣體係進入浮動彙率時代。”
林正軍道:“美元失去了黃金這個錨,可以隨意發行,也意味著美元可以對黃金隨意貶值,黃金以美元計價來看,則是可以大幅升值。1972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46美元每盎司漲到了64美元每盎司。”
“1973年,金價衝破100美元每盎司。隨著全球貨幣體係的進一步動蕩和通脹的加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價值逐漸凸顯。”
“1974年,金價繼續上漲至192.25美元每盎司。這一時期的金價上漲主要受到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影響,包括石油危機、通脹加劇等因素。”
“中間經過兩年回調,重拾升勢,1977年至1978年,價格由103美元每盎司上漲至242美元每盎司。”
“1979年,黃金價格開始加速上行,由1979年初的216美元,盎司升至1980年1月的850美元每盎司。”
“白銀的價格是和黃金正相關的,但波動更大。貴金屬投資圈有句老話,投資選黃金,投機選白銀!”
“如果我是一個貴金屬投資大鱷,我一定會選擇操控白銀,而不是黃金,因為獲利更加豐厚!”
“此外,白銀與黃金相比,還有一個獨特的重要屬性。那就是工業原材料,尤其是光學用品,比如柯達、富士等膠片廠膠卷廠,對白銀的消耗更大,市場需求,導致緊缺,更容易暴漲!”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兒……”傅奇木然地點點頭。
他有點麻!
他是搞文藝搞電影的,這些知識已經超出認知範疇了,這個錢,自己的確沒能耐賺到。
“正軍,你的意思是,這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而是有人操控,對嗎?”石慧愕然道。
“沒錯!”
林正軍看著那份《華爾街日報》,陷入了沉思!
105萬港元到手,但他不會小富即安。
金錢永不眠,該到反手做空的時候了!
做空!
時間兩個月,50倍的利潤!
現在的所謂白銀期貨市場,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由金融大鱷操控價格炒買炒賣期貨合約,以謀求暴利,以鄰為壑,窺視並且置對手於死地的地方。
亨特投機集團以及聯合行動人沙特皇室,此時已囤積了2億盎司的白銀,包括1.2億盎司現貨和0.8億期貨合約,總價值大約是100億美元。
這些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陰謀家仍然不準備收手,他們的瘋狂行為,嚴重擾亂了白銀市場正常的經濟秩序,終於惹怒了市場。
他們不僅惹惱了投資者,而且也激起了那些需要白銀來維持生產的企業家們的憤怒。
柯達公司每年為生產膠卷需要購買5000萬盎司的白銀。
一些需要使用白銀生產感光膠片的大集團也不願意看到銀價狂漲,許多有關廠商開始向這個損人利己的陰謀集團發起輿論攻勢。
蒂芙尼公司在《紐約時報》上撰文叱罵:“我們認為囤積好幾十億美元白銀的人是喪儘天良的!”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也出麵警告銀行,不要再為白銀投機者提供貸款,因為已經存在極大風險。
按照曆史軌跡,三天後,也就是1980年1月21日,銀價將漲至每盎司50.3美元。
這時,拐點出現了!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管理委員會,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以行政命令乾預市場,向瘋狂的白銀期貨投機者們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