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以及周圍地帶還長了許多樹,遠處看鬱鬱蔥蔥,好似沙漠中的綠洲。
雖然顏色不是很健康,樹葉和草地還略有些發黃,但也彆有一番風味。
與此同時,通往洛汗的大橋也通了,南河套的營地也開始建設工作。
有居民提議為這兩個地方重新命名。
北河套就叫河北城,南河套叫河南城。
河北與河南。
聽到這兩個名字,正在喝茶的李維險些沒嗆著。
眼見著李維大概是不太滿意這兩個名字,南北河套重新命名這件事也就暫且被擱置了,隻是起名的人怎麼也想不明白領主為什麼會不采用這兩個名字。
明明它們的支持度是最高的。
2960年,南河套建設完成,南北兩座小城之間多了一條沿河而鋪的大路,兩座城市與各個道路又以北河套為中心,往北連接舊羅瓦尼安路,直通河穀城。
往南有大橋直通洛汗北高原,北高原連接著洛汗的伏爾德大道,這條路直通洛汗首都。
後來這座連通北高原與北河套的堅固大橋被稱作‘北橋’。
過了北橋,進入北高原以後就是洛汗的國土範圍了,在這裡修建工程或許會稍微困難一些,但好在這裡的許多東西都是現成的,也用不著工程隊來修。
當大橋連通,洛汗與北方諸多區域的間隔也就打通了,從此人員流動變得無比順暢。
第一批商隊就這樣跨過大橋與河流,攀上北高原,前往洛汗的諸多小鎮,又一路從伏爾德大道南下抵達至洛汗首都。
當商隊走了一圈後,所有人都知道了這條新通道的存在。
而伏爾德大道這條連通洛汗南北全境的大路也被頻繁使用起來。
或許仍有許多沒出過國的人不知道自由城邦的諸多城市具體在哪,但他們知道去北橋要走伏爾德大道。
過了北橋就是自由城邦的諸多城市之一。
隨著南北河套兩座小城以及舊羅瓦尼安哨站的建立,從河穀城到褐地邊緣的這片土地都被李維囊括在領地範圍內。
自由城邦也由此多了一個新的執政區:羅瓦尼安區。
這片區域主要指黑森林東部的一小塊土地以及褐地的兩座城市。
安都因穀地、河穀區、羅瓦尼安、路邊堡、河畔堡…
自此,自由城邦的整體領土麵積已經不亞於剛鐸以及洛汗,甚至還要更大。
不知不覺間,它已經超越兩者,成為中土領土最為龐大的人類勢力。
或許把‘人類’兩個限定詞去掉也一樣。
李維也擁有了一個新稱號:
【北境之主】
北方人類在他的庇護下過著繁榮和平的生活,而他的盟友也因為他們的繁榮而受益,至少不再有物資上的煩擾。
實際上,由於聲望過高,還有一些人私底下悄悄叫他‘北方至高王’,但由於其本人一直未對加冕稱王這件事表現出什麼興趣,這個稱號大夥兒也就是在私底下叫叫,沒有傳得太開。
“這可真是…讓人感到相當安心。”
林地王國的宮殿內,瑟蘭督伊看著全新的版圖,微微點頭。
現在黑森林以東,多溫尼安以西全都是李維的領土。
在這片領土當中,往北有大路鎮、長湖鎮、河穀城,往南有羅瓦尼安哨站(實際上規模也堪比城市,而且守備力量還比一般的城市更多),以及南北河套三個全副武裝的城市在這邊擋著。
不管是魔多還是東夷想要攻過來,都至少得麵對這六個堅固無比的城市當中的三個,然後才能威脅到後麵的黑森林,又或者孤山。
但要想攻下這六座城,又談何容易?
先不說其本身的離譜防禦,可彆忘了這附近還有諸多盟友。
除去那些比較遠來不及進行支援的,就附近這些:黑森林、埃瑞博、洛汗、鐵丘陵…
一旦打起來,哪個都不會坐視不管。
而且支援速度還奇快,幾天之內就能趕到最前線。
要是敵人沒有第一時間拿下要進攻的城市,那就等著吧,他得遭老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