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野心(1 / 2)

“這錢不好拿啊。”

午餐結束,張杭離開後,孫大彪的臉上哪有一點醉意?

他回到車裡,若有所思的看著窗外。

兩人的交流可以說是很簡單,簡單的邀請,簡單的合作,但內容卻很繁雜。

他甚至覺得,張杭給他的五萬塊報酬,以及要賬分一半的十幾萬,給的是合作之前的甜頭。

一旦入職的話,那張杭就是他的老板,兩人的身份有了明顯的關係。

重要的是,管理公司的事,煩事、雜事都要他來擺平,必須得鎮的住場子。

一旦下麵的人不服管教,管不好公司,那這份工作和他就沒了緣分。

這也算是一場豪賭。

想要去江州拿高薪工資,他也要承擔一些應有的風險。

去了江州,這邊的公司就要停了,孫大彪很清楚,自己不在這裡,手下處理一些棘手的事,很容易就擦邊走火。

但孫大彪的決定,還是舍棄鶴城,去江州發展。

“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隻要人去,就有八十萬年薪,堅持兩年,能拿三百萬年薪。

啥人物能拿這麼多啊?

孫大彪確確實實有點壓力。

但他更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

“我出獄後的一年,處處碰壁,找工作都難,勞改犯沒有人要,要不是秦老幫我,我還是個社會混子,幾年來,步步為營的發展,情況好了一些,接到城南村的活兒,才有機會遇到了張杭。”

“張杭如此看重我,不惜重金拉攏我,他倒是個很有眼光的人。”

孫大彪收起複雜的思緒,他揮揮手:

“小趙,你去買點水果,然後去秦老那兒。”

片刻後,孫大彪來到了敬老院。

秦老是體製內退下來的人,正因為他給介紹的人脈關係,才讓孫大彪的事業有了起色,他不隻是逢年過節,有時間就會來看看秦老。

說來也巧,他曾在北山養老院乾過一段時間勤雜工,和一些老家夥玩的不錯,才有幸結識了秦老。

秦老無兒無女,一生都投入到事業中,晚年來到養老院,他在鶴城是有傳奇故事的人,剛正不阿,不可多得的好人物。

這也是令孫大彪敬重的地方。

“秦老,我來看您了。”

孫大彪拎著水果,笑容滿麵。

秦老滿頭白發,坐在一個輪椅上,正靜靜的看著一本書。

孫大彪到場後,很熟悉的給他沏茶,將水果放在了一旁,並給秦老剝了個橘子。

“是小孫啊,最近工作怎麼樣啊?”秦老麵帶一絲笑容。

“還好吧,隻是......我可能要去江州發展了。”

“去江州啊?那個地方好,好。”

“我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怪人,說來他才剛成年,剛上大學,他的手段很老道,做事能力不在我之下,他起家很快,短短幾個月,都有近億的資產了,他新開個傳媒公司,打算邀請我去當副總......”

說起張杭的事跡。

秦老聽著聽著,眼神終於有了一絲改變。

他驚訝道:“那麼年輕就業績滿滿,罕見的人才啊,你去挺好的,隻要不做違法的事,這對你來說是個機遇,去吧,去吧。”

“可是,我放心不下您啊,秦老,要不然我帶您去江州吧,我給您養老。”

孫大彪一臉認真的說道。

秦老的恩情,他是要報答的。

“不去,我和老劉,老趙都說好了,看看誰先死呢。”秦老連連擺手。

“這......”

孫大彪歎了口氣。

“你是個好孩子,骨子裡不是壞人。”秦老搖了搖頭,語氣滄桑:“遇到事要冷靜對待,做事要有分寸,彆再進去了,你也一把年紀了,該成家了。”

“啊,我浪蕩慣了,哪好成家啊。”孫大彪苦笑不已。

他倒是不缺妹兒,洗浴的,洗腳的,k的,酒吧的。

每隔三五天就能換個妞兒。

隻是沒有走心的。

“該成家了,年紀不小了。”秦老語重心長:“到了江州,遇到合適的人,就彆在猶豫了。”

“額,我會考慮的,秦老,以後我恐怕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回來看您了。”孫大彪輕聲說道。

“能去江州是好事,去吧......”

夜色漫漫,長路為伴。

孫大彪下午又去拜訪了自己的靠山,然後處理公司的事。

十輛車,五十人,浩浩蕩蕩的出發。

除了孫大彪的捷達車比較新外,其餘的車都破舊不堪,臨近報廢的那種。

這一次,孫大彪自己開車,看著夜色中的高速路,他心頭有些澎湃。

江州,我來了!

......

同一時間。

張杭的家裡,熱熱鬨鬨。

張承文和王彩霞的兩個大家族,除了逢年過節外,偶爾也會聚餐的。

比如說張杭的三大爺喜歡釣魚,釣的魚多了,就會招呼親戚朋友來聚餐吃魚。

張杭家的一樓客廳,擺放著六個餐桌,還有兩個房間擺了兩張桌,實在是放不下了。

大人小孩都有。

桌子上的食物,有少部分是家裡做的,大部分是從飯店買回來的。

張杭絕對是聚會中的主角,話題大多圍繞他展開。

小舅王宏軍是在鶴城開餃子館,家裡有不少存款,座駕是一輛黑色的寶馬x5,他是家裡混的最好的。

但此時王宏軍一臉佩服的看著張杭:

“真的,小杭,你五歲那時候,我就說你不是池中物,老妹啊,現在哥的話應驗了吧,這小子能賺一千多萬,怎麼就那麼牛逼呢,哈哈哈。”

靠山村拆遷的事,父母沒有張揚的說出去。

之前賺錢炫耀炫耀,滿足虛榮心兩人覺得就可以了。

關於張杭的真實情況,彆人不主動問,就不用主動說了。

王彩霞和張承文被誇的紅光滿麵。

兩家的親戚,相互都認識,以前是隔壁村子的,年齡差不多,有不少人都當過同學。

相互聊天,侃大山,然後誇讚張杭。

家庭氛圍很好,張杭從小在這種環境成長,所以對他們的感觀都不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