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可用之人了嗎?李微想了又想,暗道是時候該培養自己的人手了。
可該用誰,誰能擔當大任,這是一個大問題。
趙騫在臨走之前交給了李微兩個人,看樣子該把那兩個人叫來看看,說到底,自己到底還是受了他的恩惠。
第二日下午,趙騫給留的兩個人便進宮來給李微請安。
李微留神看去,穿綠袍子的漢子,約莫三十幾歲的樣子,蓄著八字胡,看上去倒很精明能乾。另一個穿藍袍子的,年紀要稍大一些,頭發胡子都已經花白了。
兩人給李微請安,李微道:“你們之間誰會打算盤?誰的賬做得好?”
綠袍子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
李微滿意的點頭說:“不錯。請你介紹一下自己吧。”
“回稟太後奴才鄙姓楊,之前在慎王府上替王爺管賬。”
李微點頭道:“很好。”
穿藍袍子的說姓黃,他也在王府做事,不過充當的是幕僚的角色。
兩人對李微而言不算太滿意,但眼下的確是需要用人之時,由不得李微再猶豫了。當下便吩咐說:“我不知道王爺走之前和你們交代了什麼,但你們為我做事的話,我希望你們能夠儘責。這裡我有很重要的事交代給你們,辦好了有賞,若是出了差錯就會受罰。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兩人均向李微表示了忠心,李微將事情詳細的吩咐給了他們,委已了重任。
事情吩咐了下去,但最終能做成什麼樣子,李微也不敢去想,隻求能順利的把眼下這件事給辦好。
李微換人的事傳到了內閣,內閣的那些老狐狸們都在看李微如何的折騰。
但事實證明,李微的折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賬目清楚了,還幫李微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兩處屋子趕在九月之前已經落成。上梁那天,放了一百二十響的鞭炮,整整的炸了半個時辰,鬨得大半個京城都知道了。
“這是朝廷修建的惠醫署,專供給百姓看病的地方,大家若有什麼病痛,都可以上這裡來。”
百姓們對朝廷並不十分信任,對此也持觀察的態度。
惠醫署順利的建成了,需要配備一些必要的家具,然後再給配備一些大夫,就能夠開門接收病患了。
派誰去坐診,這也成了問題,李微當然將此事交給了方院使。
方正便將太醫院的那些閒人給派了出去,其中當然包括了關吏目。
建成惠醫署中間雖然出了點亂子,但總算是成功的。百姓們原本持觀望的態度,後來聽見說是太醫院排出來的大夫,收費又比較便宜,慢慢的也開始相信他們願意去看病。總算是開了個好頭。
有了惠醫署,接著就是大夫的培養。李微讓方正編寫所需用的醫學教材。
李微也正式提出要建培訓所,方正覺得培訓所三個字太彆扭了,因此建議叫醫學館。比醫館就多一個字,大家都明白。
李微采取了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