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總算是將那些來鬨事的人給壓下去了,讓控鶴監的人把那些尋事的全部給帶走。這裡又讓人給統計了損失,鬨了半宿。
第二天上午,方正就此事去了一趟崇慶宮向太後說明。
李微知道後無比的氣憤:“這才多久就出醫鬨呢?將鬨事的,還有出問題的大夫統統控製住。另外無辜被燒傷、燒死的病患也要注意做好安撫工作,回頭如何劃分責任我可都交給方大人了。”
想他方正堂堂太醫院的一把手,皇帝跟前的首席禦醫,如今卻被派去處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覺得很是無奈。
醫學館的地址已經選好了,下麵的人還畫了房屋的草圖上來讓李微過目,李微給提供了一次修改意見,讓增加了醫學生的住所,加設了食堂。
在李微看來,增強大夫的隊伍是當務之急,醫學生求學不僅食宿全免,還比照廩生那樣的規矩每月每人給增補兩升大米。兩升米對於殷實人家來說不值一提,但對於貧苦人家卻是莫大的吸引力。
醫學館還沒建成,但招生的告示已經貼了出去,加上門檻並不高,識字即可。所以前來詢問報名的人一天天的多了起來。太醫院的官員忙著一一登記。人數越來越多,怕是超出了醫學館的容納。隻好又出台後續的相關條件,成為一個合格的醫學生,需要太醫院的官員一步步才篩選。
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定下了三十人的名額。
下麵的官員擬好了名單呈給了方正,方正又將名單給了李微過目。
李微倒是認真看了,又問道:“招收的這些人普遍來自哪裡?”
方正如實答道:“近郊一些農家子弟,還有藥鋪的學徒,遠的也有從山西聞訊趕來的。年紀最小的一個十一歲,最大的一個五十四歲。”
李微聽罷道:“倒還好,隻是人數有些少。”
方正立馬說:“才建成,怎樣運作還得摸索,這麼一批人員已經足夠了。”
李微才點頭道:“培養技術人才乾係重大,希望方大人儘心儘力,早日讓醫學館走上正軌。”
這是大齊的第一座醫學館,按照李微的計劃,以後至少每個郡也要增設一座。京城還要建設一座全國最頂尖的醫學館,除了培養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研究各種疑難雜症,大齊的醫療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光是發展醫療這一項,陸采蘋幫她細算過了就需要一筆龐大的財力支出。這筆錢從哪裡出,光靠每年裁剪官員和嬪妃們的薪俸是遠遠不夠的,再有官員也要養活家人,嬪妃們也有自己的開銷,不能削減得太過。
“現在財政支出占大頭的是軍費吧?”
“是。”陸采蘋答道,她抬眼看向了坐在上麵的太後,暗道太後難道真有魄力能拿軍隊動刀子?這個險也冒得太大了一些。如今朝中的那些權勢滔天,威震一方的將軍們哪一個是好惹的。
李微盯著手中的五彩捧壽的茶蓋看,看著入了神,思緒萬千,良久之後才抬頭道:“傳我的旨意下去,明日未正,請內閣的大臣們到南書房議事。”
龐大的軍隊能拖垮一個王朝,不僅如此還能生出彆的事。伏光還年幼,要親政大概還得十來年,可就是十來年後,伏光也隻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資曆尚淺的他很容易被人給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