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最多的,自然還是趙騫,當然也不少反對的聲音。除了趙騫,趙定的呼聲也很高,這兩人之外,也有提出伏申和伏康的。
當下又為寶字輩繼位,還是伏字輩繼位爭論不休,鬨哄哄的,讓李微頭疼。
朝會結束後,李微又召見了內閣。內閣幾位老狐狸和那些朝臣不大一樣,不管誰是新君,他們內閣都是一樣的輔政。
不過當李微谘詢杜予的意思時,杜予卻說:“老臣個人的意思還是傾向於從伏字輩中選一個,帝位已經傳到了伏字輩,再回頭選寶字輩的話,於情於理並不是那麼適合。不然成了叔叔從侄子手中搶奪帝位,說出去並不是那麼的好聽。”
“首輔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也會慎重考慮的。”
看來內閣既不中意趙騫,也不中意趙定。伏字輩的兩個皇子都很年弱,需要輔政好幾年。這些老狐狸大權在握,怎肯輕易將權利分出去。怪不得都是一群老狐狸。
李微自然也召見了閩王趙定,趙定的表現比趙騫還要冷淡。
“微臣這些年都在閩南,並無才學堪當大人,還請太後三思。”
趙定的野心不大,能偏安一方就心,並不想坐擁天下。
寶字輩的都主動推讓了,剩下的就是在伏字輩中選一個了吧。伏申和伏康二選一的話就變得容易不少了。
最終李微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初步定下了伏申,就這個選擇也過問了朝臣和宗室的意見,宗室倒沒什麼話,朝臣對這個選擇似乎也不大願意。
隔日李微頒下了她作為太後的第一道懿旨,宣皇四子趙伏申繼承帝位,同時進封其生母為太後,依舊命慎親王攝政監國,待其新君成年親政。接著又頒下的第二道,也是她作為太後的最後一道懿旨,給大行皇帝伏光上諡號為莊懿皇帝,廟號為溫宗。
當旨意下來時,寧太妃還隻是不信,以為肯定是攝政王上位了,沒想到卻落到了她的頭上。
合宮之人俱向寧太妃道賀。
寧太妃自是喜不勝收。
一時間深宮中便出現了兩位太後,李微是成宗皇帝遺旨親封,又是溫宗皇帝養母,地位尊崇,但寧太妃卻是帝君生母,稱太後也是理所當然。
伏申繼承帝位後,第一件事便是給兩位太後上徽號。尊李微為榮憲太後,尊生母陶氏為榮慈太後。李微為成宗所封為尊。
鬨了數月的帝位的問題總算是圓滿的解決。
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李微坐了轎子去了一趟壽皇殿。去伏光的靈前奠酒,告慰他的魂靈。
“皇兒,是母後沒用,沒能保護好你,讓人慘遭奸人毒手。若有來世,母後希望你能投生到尋常人家,做個快樂的孩子,平安的過一輩子。”
說到傷心之處,又忍不住垂淚。
伏光要是生在尋常人家,父母疼愛著,以他的聰明伶俐,好好的讀書上進,至少能過一輩子的安穩日子,落在這皇宮中,雖然投身在皇後的肚子裡,也做了一年的皇帝,卻命運坎坷,才七歲,就倉促的走完了這一生。實在令人扼腕不已。
伏光的早死是李微這一輩子過不去的坎,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裡。明明已經重來了一次,她還是沒能挽回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