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依舊在古鎮進行拍攝,第二天是在臨時租賃的攝影棚裡完成的,有了暖氣,一下子就舒適了許多。好再昨天那麼一凍並沒有讓李微因此感冒,因此也沒耽誤拍攝的進展。
她如往常一般的在旁邊主持,介紹專家,介紹現場的嘉賓,然後再介紹入圍的幾位藏品的持有者。
第一輪由持有者上場介紹自己的寶物,第二輪有現場嘉賓近距離的鑒賞寶物,第三輪專家給出鑒定真偽的意見並一個市場估價。
第一個上場的人是位年輕的女性,拿著一幅齊白石畫,女士穿著卡其色的羊絨大衣,看上去很優雅,走上舞台後便氣定神閒的介紹自己的藏品。
“這幅畫是我外祖母的陪嫁,外祖母後來傳給了我媽,我媽就給了我,今天來的主要目的是請專家幫忙看看這幅《蝦》到底能價值多少。”
李微在一旁問了句:“敢問女士您外祖母的娘是不是挺殷實的?”
那位女士也絲毫不掩飾的說:“我外祖母是名門之秀,她父親還曾做過高官,這幅畫也是彆人求他辦事的時候給的孝敬,外祖母的父親很喜歡,隨後就給了我外祖母,一代代的傳到了我手中已經大半個世紀了。”
介紹了寶物後,接著嘉賓上場近距離的鑒賞,接著嘉賓給鑒定結果,經過嘉賓的認定,認為女士的藏品是真跡,並給出了四十二萬元的市場參考價。
節目照常進行,錄製得十分順利,當第四位持寶者上場後,李微照例留意到他手中帶來的寶物,一幅米芾的《蜀素帖》。她當初喜歡習字,好幾位大家的字帖她都臨過,其中包括了這位鼎鼎大名的米芾。當那位持寶者打開他的寶物後,李微下細裡多看了兩眼,心中已經了然有數了。
持寶者便介紹自己藏品的由來,又是一段幸運的撿漏故事,讓人聽著自是羨慕嫉妒恨。接著嘉賓上場,有人說是真品,有人說是贗品,還各都給出了意見。李微的身份隻是個主持人,她發揮的作用就是穿針引線,掌控場麵。接著便請了專家鑒定。
中間坐著的那位戴老花鏡,穿黑色中山裝的學者謹慎的給出了鑒定意見:“經過我們幾位專家的一致鑒定,認為饒先生的《蜀素帖》為米芾真跡,我們給出的市場參考價位七十萬元。現給饒先生頒發鑒定證書。”
李微在一旁有些懵:不對,這幅《蜀素帖》是後人的仿品,仿寫的人本身書法寫得不錯,可到底是模仿的作品,怎麼就認定是出自米芾之手,自然市場價也絕對到不了七十萬的高度,這給生生的拔高十倍啊。
她多看幾眼就能發現其中的玄機,為什麼幾位專家卻認定是真跡。
李微心中充滿了疑惑,導演已經在後台提醒過李微好幾次了,李微才漸漸的清醒過來,趕著介紹下一位持有者上場,這是今天的最後一件寶物了,是一幅花鳥圖。
李微心裡一直想的全是關於《蜀素帖》的事,就這樣到了節目結束。
導演走上前去詢問李微:“李主播,剛才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就冷場呢,是突然忘了下麵的持有者的資料嗎?”
李微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失誤,她向導演道了歉,不過她還有更重要的事。幾位專家眼見著就要離開了,她忙上前和他們說:“諸位大師能否請留步?”
那位姓戴的專家便笑眯眯的十分溫和的問著李微:“主播還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