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之後,陳勤之收到了一個國際物流,從德國發運過來的。
貨運物件體積有點大,是用一輛小卡車送過來的。
陳勤之出來簽收的時候,薑玉娥也跟著出來了,隔壁辦公室的幾個老師也過來了。
陳勤之他厲害了啊,都能收到國際貨物了。
碩大的木箱放在行政樓的大門口,陳勤之找人借來錘子和開箱工具。
把箱子打開之後,裡麵是幾個分裝的紙箱。
他一眼就看到了OLYMPUS的英文標識,奧林巴斯顯微鏡。
奧林巴斯顯微鏡用的都是高質量的鏡組鍍膜,從內表麵幾乎可以排除所有雜散光,也正是這一年,奧林巴斯才剛剛開始進入中國。
一台顯微鏡就得大幾十萬,而且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隨著顯微鏡寄過來的,還有幾組酶反應器,膜反應器,噴射式反應器,鼓泡式反應器等,這幾組反應器都可以用於遊離酶和固定化酶。
看到這些設備,陳勤之心裡燃起了一把火,熊熊烈火。
比起那沒要的一百萬,這些設備才是雪中送炭啊。
拜耳承諾的提供專業幫助,這可是再多錢都買不到的人脈關係。
不然他沒有設備,沒有研究環境,沒有對外的渠道,他拿著那一百萬也隻能乾瞪眼,永遠隻能停留在理論知識上,什麼都乾不成。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他又不是真傻,天上掉的餡餅他能不接?
拜耳到底還是被他算中了。
他們到底還是警惕他一無不圖,投其所好送了他設備,給了他承諾。
這條路最難邁,打開大門的第一步,他到底還是跨了出去。
合作。
那天在酒店,他篤定的合作,以後肯定會有,而且密切。
“小陳,除了顯微鏡,這另外幾組是什麼?是你們搞生物研究用的設備?你是從哪搞到這些東西的?”
“陳老師,這些設備怕是不便宜吧。”
“這得大幾十萬,搞不好上百萬。”
檢查完貨物的完整,陳勤之摘下顯微鏡箱子上的一隻信封。
拆開信封,裡麵有一張賀卡,歪歪扭扭寫著一行漢字,贈於陳勤之同誌。
落款是BAYER,這幾個字母寫得比漢字利索多了。
看完賀卡,陳勤之平複了心情,笑了說:“拜耳製藥贈送的。”
薑玉娥說:“拜耳?小陳,你這厲害了啊,你這都跟國際接軌上了。”
“陳老師,你這運氣也太好了。”
消息飛快散開,其他老師,還有學生都跑來看熱鬨,行政樓的大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
“陳老師,這些都是全新設備吧,什麼時候讓我們操作一下?”
“陳老師,我們學校是不是也要獨立申請生物製藥專業了?”
“小陳,你這個顯微鏡到時候給我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