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陸漫很受傷地問道,“我家裡屋子多,人又少,你們在這裡熱鬨些,多好。你是不喜歡姐姐嗎?”
何承輕聲說道,“我也想跟姐姐離得近些,但不好在姐姐家裡住久了。現在弟弟沒有能力,已經花了姐姐許多錢,不能再繼續在姐姐家心安理得住下來,讓姐姐養。雖然很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和娘還會靠姐姐接濟,但是單獨住了,住我們普通百姓該住的地方,我才會謹記自己隻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記著自己的本分。知道隻有發奮努力,才能過上好生活。我不想學伍家和陸家……”
陸漫驚訝地看著何承。這孩子今年六月才滿十四歲,在前世還隻是個初中生,就這麼懂事了?她剛才的擔心,或許是多餘的,這孩子已經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立足了,有些方麵考慮得比她還周到。
何氏也覺得兒子說得對,不能像陸老太太那樣,把兒子養得隻想去搶彆人碗裡的吃食。
她欣慰地看了一眼何承,又對陸漫笑道,“漫漫不知道,承兒十二歲起,家裡人小病小痛就是他看診。他無事還會帶著白芷兩兄弟去山裡采些草藥,或治病,或拿去藥鋪賣。漸漸的,村裡人家也開始找他看病,隻要不是大病,他居然能看好,還能掙一些家用。而且,他十歲以後,家裡的錢財就都由他保管和支配了。哎,娘沒用,對錢財不怎麼上心,撫琴也是個粗性子。承兒的心思縝密,娘也放心由他管。彆說,自從他管了家,家裡的開銷少了許多。”
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有個單純的傻母親,兒子不僅要當家,還要多操心。陸漫聽了,又輕輕捏了捏何承的手,對他予以充分的肯定。
何承被姐姐如此親熱,又是開心,又是不好意思。紅著臉,低著頭,抿著嘴直樂。
陸漫笑道,“娘和弟弟也不是都靠我,那同仁堂的院子是何家的,改天把契書上的名字改成弟弟,每個月光租金也有五十兩銀子。”
她沒有說填何氏的名字。何氏還年輕,陸漫希望她以後有自己的生活。
何承的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趕緊說道,“不要,那個院子是姐姐的嫁妝。弟弟沒本事給姐姐掙嫁妝已經很內疚了,怎能再要那個院子。”
陸漫笑道,“仁和堂這個牌子也值錢,雖然現在改成了同仁堂,但人們都知道它的前身就是仁和堂,所以生意一直很好。它就算咱們共同的產業,等到以後條件允許,從同仁堂分一部分業務出來,就叫仁和堂,外祖家的衣缽也就由你傳承下去了。那個院子是外祖留下來的祖產,本應由你繼承。姐姐再想辦法在那個院子旁邊買一個或是兩個院子……”
陸漫突然有了一絲靈感,以後想辦法搞個醫院控股集團,屬下三個分公司,一個同仁堂,一個仁和堂,一個製藥公司……最好再能弄個醫科大。
最後一個願望不容易實現,前三個應該沒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