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有這才安下心來。
風清揚說道:「獨孤大俠這第一劍共有三百六十五種變化,你需得將它們全部牢記於心,熟練掌握,如果忘記了一變,之後的招數便會使錯。」
「我先將口訣傳你。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這三句的意思是—.
風清揚故意說的很大聲。
他不隻是說給陸大有聽的,也是說給山洞裡的石破天聽的。
風清揚很清楚石破天的記憶力有多麽恐怖。
他隻要多講上幾遍,再讓陸大有多背上幾遍。
石破天就算不刻意去聽,也會被動的記下來,甚至是被動的學會。
日後萬一真出現了什麽意外,這獨孤九劍也算是傳了下去。
陸大有聽到第一招就有三百六十五種變化,被嚇了一跳,但還是很快的收斂了心神,認真傾聽起來。
風清揚依著口訣次序,一句句地解釋,再傳以種種附於口訣的變化。
陸大有天賦悟性不如原時空的令狐衝,但他也沒有田伯光在外威脅,不用在一夜之間就將獨孤九劍的第一劍「總訣式」和第三劍「破刀式」學會,遇到疑難,立刻詢問。
風清揚也耐心給他解答,直到陸大有理解的差不多了,才繼續往下講。
如此教了七八天,陸大有總算是將獨孤九劍的總訣全部背熟記下,也理解了其中的含義,開始練習三百六十五種變化。
石破天在山洞當中,也將這一切聽在耳中,但他的注意力完全在「總決式」
的三百六十五種變化上。
《獨孤九劍》這「總決式」極儘世間劍法招式之變化,然後就有了後麵的「破刀式」丶「破槍式」等等等等,可以破儘世間一切招式。
他若是能將內力在經脈丹田中的所有變化都找出來,是不是就可以想創什麽樣的內功就創什麽樣的內功了?
石破天心思純粹,根本沒有去考慮內力在經脈丹田中的變化遠比劍法招式要複雜無數倍丶探索的過程也要危險無數遍,自己這想法有多難,有沒有可能實現。
在確認自己的想法沒錯之後,他就從奇經八脈當中的「足少陰腎經」一點點嘗試起來,研究著內力在其中的種種變化。
時間一晃又是半月過去。
這天晚上,風清揚與陸大有都已經離去,思過崖上隻剩下石破天一人。
但就在這時,他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了陸大有焦急地喊聲:「大師兄!大師兄!」
石破天起身出了山洞,來到崖邊,便看見陸大有火急火燎地狂奔上來,額頭上滿是汗水,神情焦急萬分。
石破天急忙問道:「六師弟,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陸大有顧不得回答,氣喘籲籲地催促道:「大師兄,師娘讓你立刻下去見她。你先彆問了,等你到了正氣堂,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石破天也不再多問,飛身下了思過崖,全力施展輕功,十多裡山路頃刻便至正氣堂內,燈火通明。
寧中則坐在主位,眉頭緊皺,不時抬頭望向正氣堂門口,神情焦急。
賓位上坐著一個相貌清秀絕俗丶容色照人的小尼姑,十六七歲年紀,瓜子臉,身形婀娜,雖裹在一襲寬大淄衣之中,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態。
她的淄衣上沾滿了泥漿,兩眼紅腫,淚流不止,好似帶雨梨花柔弱清純,讓人心疼不已。
嶽靈珊正在努力安慰著她,但根本沒用。
其餘華山弟子站在大堂兩側,都是憂形於
色。
寧中則一看見石破天就直接站了起來,快步迎上前去,說道:「衝兒,你來了。」
石破天問道:「師娘,發生什麽事了?」
寧中則說道:「恒山派掌門定閒師太收到左盟主的訊息,說是魔教大舉入陝,要來我們華山奪取《葵花寶典》,就派遣了定靜丶定逸兩位師太率領弟子前來馳援我們華山派。」
「不料,定靜師太她們才剛剛進入陝西不久,就遭到了魔教的埋伏,如今被困在萬安山上,靠著地勢才勉強守住。但,恒山派許多弟子包括定逸師太都受了重傷,形勢已經危在旦夕。」
「這是定逸師太的弟子儀琳師侄,她走小路僥幸躲過了魔教的圍堵,趕來我們華山派求援。」
「我已讓人去長安將此事告訴你師父,但事急如火,你和你小師妹先隨儀琳師侄去打探一下情況。等你師父回來,我們立刻就會趕過去。」
寧中則原本以為《葵花寶典》的事情是左冷禪放出的謠言,但現在看來這更像是魔教放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埋伏削弱他們五嶽劍派的實力。
恒山派顯然是中了招,也不知道其餘三派是個什麽情況。
寧中則憂心怖怖,但也毫無辦法。
華山弟子當中武功勉強能看得過去的,諸如梁發丶施戴子都被嶽不群派去福建幫林震南撐場子,重建福威鏢局去了。
剩下的弟子當中能拿得出手的隻有石破天丶嶽靈珊兩人。
然後,就是他們夫妻了。
嶽不群下山處理那些黑道綠林人士造成的騷亂,她要坐鎮華山,就隻能讓石破天和嶽靈珊兩個人前去救援打探情況。
看上去有些寒酸,但也已經是儘了全力。
剩下的隻能等嶽不群回來,再商量對策。
石破天聽到定逸師太這個在金盆洗手大會上一直將菜端到他麵前的好人有危險,連忙點頭,催促道:「小師妹,儀琳師妹,我們快走吧。」
儀琳曾跟著定逸師太參加金盆洗手大會,知道石破天的厲害。
這也是她在得知了嶽不群不在山上,仍舊願意等在這正氣堂裡,而沒有急著去陝西那些與恒山派交好的尼姑庵求援的原因。
儀琳見石破天竟是準備連夜趕路,心下感動,硬咽道:「謝謝令狐師兄丶嶽師姐。」
嶽靈珊柔聲安慰道:「儀琳師妹,你們若不是要來馳援我們華山,也不會遇到這種事情,該感謝的是我們才對。」
儀琳瞬間淚盈眼眶。
寧中則暗暗點頭,對嶽靈珊說的這話十分滿意,又叮囑道:「你們千萬要見機行事,不可衝動。」
三人當即就辭彆了華山眾人,來到山下華山派的一處莊子上,騎上駿馬,一路疾馳,往萬安山方向趕去。
他們並不知道,在玉女峰下,早就有無數雙眼晴盯著他們。
幾乎是在他們下山離開華山的瞬間,就有一道飛鴿傳書,將消息傳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