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
崇北關外一片狼藉,支離破碎的屍體、散落的刀槍、猩紅汙穢的鮮血還有幾架被燒毀的攻城車共同構成了一幕淒慘景象。
不用想都知道這些天的崇北關經曆了多麼慘烈的戰鬥。
濟蘭河穀一戰讓邊軍損失了數千精銳戰力,也讓琅州衛徹底沒有了出關作戰的本錢。???.????????????????????.??????
燕軍也聰明,大戰一贏就立馬兵臨城下,強攻崇北關。
其實戰事的發展偏離了燕軍一開始的部署,若是花兒布托能順利趕到戰場,封死琅州衛的退路,此刻的崇北關應該已經插上了六爪雄鷹旗。
整整一個月的猛攻讓守軍筋疲力儘,但他們還是咬著牙,頂住了壓力,最近幾天燕軍的攻勢明顯放緩。
草原民族到底以騎兵為主,攻打崇北關這樣的堅城對他們來說是有點難度的。
在大戰中損失最輕、戰功最重的鳳字營被放在了城北以及翁城,這是最緊要的地方。
秋風拂拂,天地間已然有了涼意。
顧思年在城頭上來回巡視,看看箭樓需不需要修、看看有沒有受傷未治的軍卒,雙眼滿是血絲。
他每天都守在城頭,累了倒地就睡,已經很久沒碰過床榻了。
崇北關可不是右屯城,這裡一丟琅州門戶洞開,到時候死的老百姓就得數以萬計,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歇會兒吧~”
褚北瞻緩步而來
“防線我和老秦已經查過一遍了,沒問題的。”
“還是不放心啊~
這兩天鄉勇那邊損失不小,一時半會都沒那麼多兵力補充。”
“再擔心也沒用,攻防大戰,拚的就是雙方的耐性與實力。
看架勢,今天燕軍不會進攻的。”
“唉~”
顧思年輕歎一口氣,隨即疑惑的看向了城外
“你說燕軍怎麼回事,已經歇了兩天沒動靜了。”
燕軍的前鋒大營就紮在城外,依稀能看到軍旗滿天飄。
一開始燕軍是天天攻城,一天不落,但這兩天像變了性子,一兵一卒未出。
事出反常必有妖,顧思年擔心燕軍在憋什麼大動作。
“鬼知道他們在動什麼歪腦筋。”
褚北瞻搖了搖頭,惡狠狠的揮舞了一下拳頭
“隻要我鳳字營釘在這裡,燕軍就彆想邁進城牆一步!”
“嗚~嗚嗚~”
兩人正聊著,城外就響起了陣陣低沉的號角聲。
“蹭蹭蹭~”
“戒備!”
原本靠著城牆休息的軍卒嘩啦啦地站了起來,拿刀的拿刀、架弓的架弓,他們本能的以為這是燕軍進攻的號角。
顧思年兩人也是這麼想的,但舉目遠望,並沒有大隊燕軍逼近城關。
視線中的景象讓他們一陣愕然,燕軍不僅沒有進攻,反而有大隊軍馬拔營而起,緩緩往後撤去。
沒一會兒的功夫,前營就變得空空蕩蕩,再也看不見高高飄揚的軍旗。
顧思年眉宇緊凝
“這是,撤軍了?”
……
總兵府內坐著兩排身影,全都是琅州衛的高階武將們。
為首的遊峰還一瘸一拐,重傷未愈,臉色很是蒼白。
不知道是因為他朝中有人,還是以往戰功赫赫、深受上麵的信任,吃了這麼大的敗仗他都沒有丟了總兵的位子。
至於那位吳宏吳總兵,再一次毫發無傷的逃了回來。
現在顧思年相信以前褚北瞻說的話了,這家夥命真大,後軍一兩千兵馬幾乎死了個乾淨,他倒是屁事沒有。
屋中的氣氛很壓抑,尤其是褚北瞻,牙齒咬得嘎吱作響,若不是這麼多人在這,他早就拍桌子大罵了。
就在剛剛遊峰宣布了一個消息,朝廷已經與燕人議和,這也正是今天燕軍退兵的原因。
說是議和,實際上是委曲求全,向燕人賠償了大量的金銀財物、牛馬豬羊。
這是恥辱,是他們這些邊軍武將的恥辱!
“咳咳。”
遊峰艱難的坐直身子
“情況大家也都清楚了,議和的結果就是雙方停戰,燕軍後撤。
根據斥候探報,燕軍一口氣撤了上百裡,想必短時間內不會再有戰事了。”
屋內依舊鴉雀無聲,但好些人終於鬆了口氣。
濟蘭河穀大敗之後,崇北關的守城戰打得很艱辛,能停戰他們也能趁機喘口氣。
遊峰接著說道
“燕軍退兵了,咱們也不需要在崇北關留這麼多兵力。
適當的後撤部分邊軍也是朝廷的意思,免得給燕人再度發難落下口實。”
幾名參將對視了幾眼,聽這意思是要將他們撤回琅州內地了?
何先儒左看右看,沉聲道
“敢問大人,現在城中還有五營主力,要把哪幾營撤回琅州?”
遊峰應該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毫不猶豫的說道
“華字營在濟蘭河穀一戰損失慘重,死傷過半,急需要休整。
還有鳳字營,這一個月的守城戰打得最難、最辛苦,已經人困馬乏。
就這兩營先回吧,退往琅州休整。
其餘三營繼續駐紮崇北關,左右屯城的駐軍也不動,三城保持戒備,防止燕人殺個回馬槍。”
“諾!”
幾名主將齊聲應喝。
顧思年一臉懵,冷不丁的要撤回琅州,他都有些回不過神來。
遊峰在親兵的攙扶下站了起來,有些疲憊的說道
“都散了吧。
我知道,這一戰大家心裡憋屈,都希望你們記住,勝敗乃兵家常事,絕不能一蹶不振!
我琅州衛依舊是邊境的屏障,要替身後的百姓看住門戶!
都好好整軍備戰!下次,我們定要一雪前恥!”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