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你們都看了嗎?據說近日在京城中流傳頗廣啊。”
“看了。”
三人不用想就知道這就是顧書硯的考卷。
“宋大人,這個“中”字應該是你寫的吧?他當第一也是你親點。”
塵堯看似隨意的問道:
“說說吧,對這份考卷有什麼看法?”
“臣以為,此人詩詞有大家之風,假以時日定能成為一代大儒。經義釋文見解獨到,心思縝密……”
塵堯抬手打斷了他的話:
“行了,彆說這些,你知道朕問的是這篇策論。”
宋慎如的腰肢又彎了彎,給出了十二字評語:
“文采斐然、言辭犀利、切中要害。”
塵風與顧思年的目光同時一變,乖乖,宋大人還真敢說。
“哈哈哈。”
皇帝竟然笑了起來:
“宋大人啊宋大人,你的膽子還是和十年前一樣大。
朕以盛世為題,此子卻說我大涼日暮西山。
嘖嘖,這麼多年了,朕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膽的考生。
這是在冒犯天威,咒我大涼嗎?”
塵堯的嗓音中多了一分嚴厲與冷酷。
“陛下!”
宋慎如抱拳高喝道:
“微臣以為,科舉看中的是才學、品行,不談其他。
世上人有千千萬,那大家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該有千千萬。
盛世也好,衰敗也罷,隻要言之有理即可。
若陛下覺得此篇策論不行,那臣作為親點之人,甘願領罪!請陛下萬勿責罰考生。”
塵風目光一頓,急聲道:
“父皇!
兒臣的才學遠不及宋大人,但也能看懂此人的策論字字句句都是為民想、為國想、為陛下想!
絕無半點惡意。
兒臣懇請陛下切勿責罰這名考生,更不要降罪於宋大人。
兒臣是此次的主考官,陛下若是要罰,就罰兒臣吧!”
“呦,朕還沒說話,你們兩都求起情來了。”
塵堯突然看向顧思年:
“顧將軍,他們兩都求情了,你怎麼不說話?”
“回陛下!”
顧思年邁前一步,躬身喝道:
“顧書硯出自平北將軍府,微臣自當避嫌。
賞也好,罰也好,皆有聖意決斷!”
“哈哈哈,你倒是老實。”
塵堯笑得很輕鬆。
其實他提前一步知道了顧書硯與顧思年的關係,心中還隱隱有些疑慮,現在顧思年大大方方的承認反倒讓皇帝心情舒暢。
“宋大人。”
塵堯漫不經心的問道:
“你應該知道顧書硯與平北將軍府的關係,將其點為會元,就不怕考生又鬨事嗎?”
宋慎如沉聲道: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臣問心無愧,自然不怕悠悠眾口!”
塵堯不再說話,隻是重新拿起了那封考卷。
三人隱晦的對視了一眼,他們拿不準陛下對顧書硯的態度。
“還杵在這兒乾什麼?回去準備殿試啊!”
塵堯突然瞪了三人一眼:
“對了,此次春闈舞弊案禮部少了一個尚書、一個侍郎,很缺人手。
宋大人,即日起你調任禮部左侍郎,暫管禮部事務!”
“遵旨!”
“臣等告退!”
低頭行禮的三人同時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