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寶安堂(1 / 2)

天門鎮名為“鎮”,其實是一座大城,依靠山勢與河道修建城牆,城高有十丈。

西北城牆籠罩的陰影下,有一塊足球場大的空地。

即便在城牆根下,而非城池主乾道,地麵依舊鋪了整整齊齊的青石條。

此時是竇耕煙自由後的第二天上午,青石路麵上擠滿了人。

小羽站在最外圍,有些不知所措,“今個兒是咋回事,怎麼這麼多人?”

她是來探望柳姑姑的,順便說一下紅蕖的事。

沒想到寶安堂大門被堵得嚴嚴實實,人數絕對過千了。

那晚她送柳姑姑找閔神醫救命,寶安堂不說門可羅雀,除了值夜的藥童在為兩位病人抓藥,閔神醫甚至很空閒地站在城牆,和一眾鄰居遠眺南邊的紅袖坊。

呃,當時閔神醫加入了吃瓜群眾,對紅袖坊上空驚人的血紅煞雲評頭論足。

他甚至當眾開了個方子,讓清水灣附近的街坊,這幾天一定熬藥湯驅煞。

“鳳仙姐,今個兒是六月十五呀!”邊上的盧老大說道。

盧老大是紅袖坊看大門老盧的兒子,金蓮小廝小盧(盧小三)的哥哥,也是柳姑姑跟班之一。

入了教司坊,自己為奴為娼,子孫後代也男的為龜公,女的為娼妓。

老盧家已盤踞紅袖坊百年,資格比柳姑姑都老。

盧老大今年二十四五,長得牛高馬大,從小跟父親練武,虎背熊腰,拳大如缽,精氣飽滿,目有神光。

也因為練武,所以他曉得小羽的厲害,心甘情願喊“姐”。

“六月十五咋了?”小羽不解道。

“鳳仙姐可曉得‘趕大集’?咱天門鎮每天都是最繁華的時候,倒是不需要趕大集,但住在城外十裡八鄉的村民,能來一趟天門鎮不容易。

他們一般在每個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來城裡趕大集。

如果鳳仙姐去城外市集走一圈就明白了。

要論富貴榮華,當然是在咱天門鎮內。

越靠近城中央的‘鹹陽大街’,越是繁華。

可要論人多熱鬨,還是得在城外的市坊。

幾十裡方圓,數百個村鎮的趕集鄉親,和交不起內城市金的小攤販,在外麵空地搭建綿延數十裡的集市,那可真是從早到晚的熱鬨。”

盧老大說得興高采烈,仿佛自己已置身城外集市。

小羽皺眉頭道:“這和寶安堂有什麼關係?”

盧老大笑道:“關係大了去啦!閔神醫會專門選在鄉民趕大集的時候,在寶安堂外看病施藥,分文不取。

鄉民來趕大集賣農貨,順便還可以看個病,一舉多得。”

小羽環顧四周,若有所思。

擠在寶安堂外的這些人,從精氣神和衣著打扮來看,比醬油巷張大娘、李大爺他們更加“平頭老百姓”。

盧老大又歎道:“閔神醫是真正的仁心妙手,即便平日裡遇到手頭緊的,過來取藥沒錢支付,他也不爭吵、不拒絕。”

“來啦,來啦,閔神醫出來啦!”

前方忽然傳來一陣激動的叫喊,接著人群如爐子上的開水一般沸騰起來。

小羽尋了個高處站著,看到寶安堂大門打開,七八個童仆扛著紅漆斑駁的木柵欄走出來。

大家早知曉閔神醫的習慣,人群雖喧嘩洶湧,卻沒有向前擁擠,反而開始往後退,讓仆童在台階下架好木柵欄,並逐漸排列成長長的隊伍。

不止一條隊伍,有十七八條隊伍並列。

最前麵的人還直接擼起袖子,把或白皙或黝黑的臂膀伸進柵欄口。

那柵欄很高,超過兩米,縫隙卻很寬,人幾乎能直接鑽過去。

排隊等看病的村民沒鑽,隻扶著柵欄,把手臂伸進去。

他們剛排好隊,身材痩矮、皮膚黝黑的閔神醫便走了出來。

他頭戴青色襆頭,穿一件萬年不變的深青色褂子,袖口很窄,下擺很短,打扮得比村頭下地的老農還乾練。

他先站在台階上向眾人拱了拱手,眾人也彎腰回禮。

之後閔神醫利索地走下台階,在木柵欄前,用一根手指,在伸過來的手腕上輕輕點了三下。

隻有三下,然後他快速念出一份藥方。

他邊上的藥童點了點頭,轉身往大堂裡跑。

閔神醫又用手指去點另一個患者的手腕,隻三下,就念出症狀與藥方。

另一個藥童記下來,飛快跑回大堂。

總共有三十六個藥童供他驅使。

大概第十五個藥童開始記藥方時,先前第一個跑進大堂的藥童,已經配好藥,提著兩個藥包跑回來。

將藥包遞給第一位病人,叮囑幾句,他又跟在閔神醫身後,準備記錄下一份藥方。

這流水線打螺絲一樣的效率,把小羽都看呆了。

她知道閔神醫很厲害,她自己就曾是病患之一嘛。

前晚閔神醫還為柳姑姑續接了肝臟。

可這種切脈看病的方法,已經超出“神醫”的範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