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誌濤上午剛做的規劃,數據張口就來。
“預計搭建一千平米標準菇房,每一平米上下兩層擺放二十袋菌包為一個單元,一千平米設置600個單元。”
“每個生產周期,也就是30至35天,需要消耗1.2萬菌包,每個菌包按照3.8公斤計,4.56萬公斤基料,預計出產平菇5.4萬公斤。”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實際生產中可能會減少,預估就算5萬公斤。”
其實馬專家是保守了。
以駱一航的經驗,經過靈氣滋潤的蘑菇包,生產率其實已經超過了1.2,達到了1.3左右。
不過,無所謂了。
下一步菌包基料都要換,指不定能長多少呢。
聽完馬誌濤的數據。
劉漂亮馬上拿出手機,打開計算器。
他也考慮了好久,數據同樣張嘴就來。
“我這邊計劃著,炸蘑菇店暫定一份150克,就是燒烤店分量的一半,單店預計日銷400份,這個數量並不誇張,賣雞排的一天還三四百份呢,何況咱的蘑菇。”
“單份150克,單日400份,月消耗就是1800公斤,5萬公斤大概能支持28家店,實際上25到30家之間。”
“這麼幾家店,完全可以做直營。先積累經驗,鍛煉團隊,測試供應鏈。”
駱一航也覺得開始階段先直營比較好,容易把控。
並且直營也要分階段,慢慢來。
“不是打算一上來就開二十多家店吧?”
劉漂亮又是擺手又是搖頭,“我肯定不會那麼乾,步子不能太大。我打算第一期就開四到五家店,就在本市。”
駱一航點點頭,“我那邊也得先試驗生產,產量爬升的沒那麼快,咱倆最好同步進行。”
——
強娃聽他們說的熱鬨。
還以為沒他事呢。
就在一邊也不插話,吃吃喝喝進入看戲模式。
咋可能嘛。
駱一航專門把他喊來可不是當個見證的。
跟劉漂亮把大方向確定好了之後。
駱一航轉身麵向強娃,“強娃,有沒有興趣開個做菌包的廠子,剛才你也聽見了,我這邊一個月要一萬二千個菌包,給彆人做不如給你做。”
“我?”強娃指指自己,一臉的驚訝還有疑惑。
“沒錯,你來,我給伱講講……”
擴大菌菇生產,不是搭個棚子就完了,涉及到很多事情。
原料、菌包、設備、菌菇、人員、銷售渠道,一整條產業鏈。
產業鏈前端的核心就是菌包。
現在駱一航的菌包都是從壽光廠家采購來的。
但是有幾個問題。
首先是運費昂貴。
其次是沒法把駱一航自己生產的原料合進去。
最後,還有一點顧慮,等菌菇真的做大之後,名聲起來,對方漲價要挾,或者廠家以此宣傳,或被利用擾亂市場。
幾率雖然不大,可替代廠家也多,但不可不防。
所以優解是自己生產菌包。
自己生產的話,就涉及到原料和管理。
原料,駱一航可以提供一部分,玉米秸稈和玉米芯和大豆杆子。
但是菌包基料不僅僅是玉米秸稈,還有很多種其他材料。
又需要本地采購。
駱一航人頭不熟,但強娃熟啊。
還有管理,一個菌包生產廠,要招好多人,又有好多事,駱一航自己又不會分身術,真管不過來了。
但強娃成天沒事,躺在店裡睡覺,他有時間,能管起來。
最後,前景是有的。
最起碼駱一航這裡每月一萬兩千個菌包打底,菌包廠生存肯定沒問題的。
剩下再有生意就是純賺。
駱一航把緣由等等講解一番後,跟強娃說,“馬專家這些日子也推廣出去幾個想試試食用菌的,你要能拉來,這生意肯定乾的過。”
馬誌濤馬上點頭,“沒錯,我這幾個月也沒白拿工資,上回老板跟我說的劉家村,我跑了好幾趟,有一家做種苗的決定試試,他也是一千平的菇棚,正蓋著呢,菌包也打算用壽光宏建菌業的。不過他沒打算自己賣,他家有渠道,直接進超市。”
……完全一樣,怪不得馬專家方案出的這麼快。
駱一航一聽,熟啊,“劉家村做種苗的,那不就是劉老頭麼,強娃你熟的很,把他的生意接過來,一個月就是兩萬四千包了。”
“我的菌包你單獨生產,用我家的玉米秸稈和玉米芯,配套的東西我要最好的,采購價我給你比市場價高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