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人事和花錢(重要)(2 / 2)

駱一航懂了,“那哪兒行啊,絕對不能跟您一樣,四千五吧,不能再高了。”

“成,我給你說說去。”

拿捏。

人員補強最後一個環節就該家裡的老太後張桂琴同誌了。

“媽,以後家裡吃飯的人得十幾口子了,您給問問村裡哪個嬸子願意,來咱家給做飯,一天三頓飯,工錢您看著辦。”

“那還不容易,喊一聲全得來,都閒著沒事呢。”

駱爸和老羅叔管生產,馬專家和羅宏誌管蘑菇,羅慶財管新人,羅少安外派,五六個小孩兒管乾活賣力氣,再來個大嬸做飯,老媽撐起後勤。

差不多了,鳥槍換炮,咱這清音農業小公司,也算是正規軍咯。

開整。

花錢。

給李正打電話。

——

次日,河灘上。

駱一航、馬誌濤,還有李正,三個人就像三個老農,蹲成一圈,一人拿根小棍子在地上寫寫畫畫。

“馬技術員啊,我覺著你說的雨水收集真沒必要,咱這兒不缺水,目的不就是潔淨水麼,咱從過濾池引水過來,弄一個五百升的水罐,水罐再連上淨水係統,潔淨水就有了,而且從水罐過一遍,溫度也穩了。”

“地麵透水磚沒問題,磚下夯實,下麵鋪一層煤渣,再鋪一層沙子,沙子上麵鋪磚,磚縫裡再撒沙子,保證不露土,也不算地麵硬化。”

“唉,都是逼的沒法,咋就突然就不讓地麵硬化了嘛,實在沒轍才想的這種招。”

“拱頂好些吧,拱頂強度高,保溫也好些。不過你要是鋪太陽能板的話,就必須得平頂了,有必要麼……”

李正說到這裡,看向馬誌濤。

馬誌濤又看向駱一航,“老板您覺得呢?”

“我覺得啊……”駱一航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反問道,“蘑菇棚耗電量真的有這麼大?”

“真的。”馬誌濤非常肯定,“保守估計,一年16萬到18萬度電。咱這非灌溉,算農業生產用電,高峰7毛低穀2毛正常5毛,咱就按5毛一度算,一年9萬塊電費。”

(我在作者的話裡放了一些第一手數據,有興趣可以看看。)

“加裝太陽能的話,也省不了多少啊……”駱一航琢磨道。

台子上裝著太陽能呢,10kw的,理論上一年能發9000度電。

實際上,從裝上到現在,倒是發了三千多度電,這可是好幾個月,還是最曬的夏天。

最主要是發了電它存不住,那麼小點兒的蓄電池,夠乾啥的。

直接用的話,哪怕裝滿了,再裝10套,發電到理論值,一年9萬度電,還不夠一半。

10套光伏板可要30萬呢。

理論上一年省四萬塊電費,七八年才能回本,實際上怕是得十幾年,光伏板使用壽命才多少年。

投這麼多錢有必要麼?

馬誌濤太年輕了,沒經驗。

李正不是乾這個的。

駱一航決定找些人谘詢一下。

“喂,周技術員,我記得您說過有家人大棚養魚,地麵上用塑料箱子,養的還是熱帶魚,啥變色龍的。”

“啥腦子啊,仨知識點說錯了仨,那叫水箱養魚,不是熱帶魚,是觀賞魚,不光熱的,還有冷的,變色龍是爬的,那叫三色龍。”

“彆管啥了,那家要給水裡加溫對吧,我記得你說用電挺大,搞的太陽能板了,能省多少錢?”

“嗯,沒錯,冬天加溫,夏天降溫,省不了多少錢。”

“哦。”駱一航明白,剛要掛電話。

周技術員趕緊叫住,“等,等,等,彆掛電話,聽我說。我知道你把小馬弄過去了。要種蘑菇了吧,我想了下,原理還真差不多。太陽能不是為了省錢,是怕哪年夏天太熱,冬天太冷,市裡拉閘限電。”

“臥槽!”駱一航大喊一聲,趕緊感謝周技術員。

啥叫經驗,這就叫經驗。

一圈三個人,愣沒一個想起來還有限電這回事兒的。

保不齊的哪年就高溫超

高溫了,居民用電緊張,哢嚓,先把農電停了。

大夏天的,製冷設備停了,通風設備不能轉,想噴淋降溫吧,水泵動不了。

菇棚裡熱的像蒸籠,刷刷刷五六十度。

用不了一天,一整棚的菌包,保證全死給你看。

有靈氣也不管用。

另外天漢這邊沒暖氣,萬一冬天太冷,也會限電。

“就用平頂的,裝太陽能,一定要裝,能裝多少裝多少,彆怕花錢!”

我乾了這麼多年,還是有點人脈的。

打聽來的第一手數據。

我認得的一家人,就有個1500平米的蘑菇棚,去年他們家蘑菇棚一年用了21萬度電。

去年夏天南方出奇的熱,他們有個南方同行,3500平菇房,一個月,乾了24萬度電。

1500平這家去年生產了75萬公斤平菇,平均每個月六萬多。

一公斤收購價3塊到5塊之間,一般3塊。

每回產量低的時候就貴。

他們家去年賣平菇收入了240多萬。

買菌包花了135萬,平均一個菌包6塊,有半途死了補的。

電費14萬;人工18萬,雇了3個人;耗材8萬,殺菌藥之類;包裝15萬,就是方的塑料盒;運費10萬;垃圾清理4萬多。

成本就要200萬出頭。

再加上日常的,為了要賬,給采購商請客送禮之類開銷。

一年賺了30多萬。

兩口子一平攤,月薪一萬出頭。

這還是他們自己打的井,水不花錢。

打算乾這行的時候技術員說理論上年產90到95萬公斤,可是他們一次都沒達到過理論值,第一年才產了60萬公斤,賠了二十多萬。

一沒注意就死一批。

第二年好點兒,賠了六萬多。

去年是第三年,頭一次看見回頭錢。

蓋棚租地買設備,前期投入了小四十萬,乾了三年一算賬,還賠著三十多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