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還是好朋友(1 / 2)

其實根本不用帶。

連棟溫室就在日光溫室邊上,一抬頭就能看見。

高三米多,長六十米,兩個半籃球場那麼長的日光溫室,已經看著很大了。

但是跟巨型的連棟一比,簡直就是小嬰兒。

駱一航這個連棟溫室,高六米,算上頂部遮陽網,高度足有六米八。

快趕上三層樓了。

寬五十五米,長則有一百一十五米,麵積跟一個標準足球場差不多大。

其中溫室種植麵積五千米整,配套麵積七百平米。

這七百平米是消毒區、控溫區、操作區、堆放區、配套設備,以及最重要的,也是智慧農業設備的核心,數據處理中心。

又分為,大數據處理、控製喜提及追溯係統。

控製溫室內四個區域的二十個監測傳感器,以及配套的水肥調節、二氧化碳、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等等一係列設備。

還有一套綜合氣象站及聯動控製係統安裝在溫室外麵。

這套東西老複雜了。

所以日光溫室都用上了,這邊連棟還沒蓋好。

差就差在裡麵的設備調試和安裝。

駱一航帶著齊若木進到連棟溫室裡麵。

因為他們是從南側進來的麼,配套都在北側。

所以一進門就直接是種植區。

這裡麵十字交叉,分成四塊區域,裡麵有好多工人在安裝各種設備。

駱一航沒有打擾他們,先找到了李正,讓李正派個挖機,去銀杏林子邊上挖十五個樹坑。

後天齊若木說要送的老茶樹就到了,一共十五棵,先把坑挖好。

李正答應下來,去找人了。

駱一航帶著齊若木在溫室裡轉悠,介紹。

“智慧農業雖說能分片控製,但是我這裡造的太小了,分四個區域效果最好,一塊也就1200平米,不到兩畝。”

“像你上回說的,我打算這邊種貴的。”

“荷蘭豆、水果黃瓜,小西紅柿。”

“還有一塊地方還沒想好,你覺得韭黃、櫻桃蘿卜還是草莓,哪個好?”

有專家在這裡呢,不問白不問。

齊若木笑道,“我帶著會刊呢,回去給你瞅瞅有什麼新鮮玩意。”

“什麼會刊?”

“就是農科院內部發行的期刊,一個季度一份,上麵有各個科研機構的成果,回頭我讓他們給伱也發一份。”

他對這個不太感興趣,倒是對西紅柿很關心,“你這裡種的小西紅柿是什麼品種,外麵的小溫室也種的有吧,都是什麼品種?”

“還能是什麼,千禧唄,種的多。外麵的大的就是早豐嘛,我家一直種這個品種。”駱一航回答說。

齊若木來了精神,“外麵就算了,裡麵既然你還沒種,要不要試試櫻桃花生?”

“種花生?”駱一航奇道,然後想了想,“花生倒是也行。”

“呸。”齊若木抽了一下自己嘴巴,“我說的是櫻桃番茄的變種,花生番茄,標號609。”

“那你說什麼簡稱嘛。”駱一航明白了,不是花生,是花生番茄。“有什麼好處?”

“甜度高,少。”

這兩條就夠了。

駱一航決定聽從建議,並把弄種苗的事情托付給齊若木。

齊若木答應的還挺痛快。

難的啊。

穿過種植區。

進入到配套區域。

這裡分成好幾塊,在溫室內部搭了隔斷牆,分成三塊區域。

最大的一塊是空地,以後采摘分裝就在這裡。

靠著種植區一個長條,被牆隔起來的是設備區,配套的各種設備都裝在裡麵。

西邊也被牆隔出來的就是控製中心了。

裡麵布置的跟寫字樓的辦公室似的,辦公桌,電腦,服務器機櫃都有。

裡麵有一個人正在忙活。

駱一航帶著齊若木進去之後,給兩人互相介紹,“這位是智慧農業的技術員,楊安,楊工。這是農科院的研究員齊若木。”

兩人握了握手,楊工笑道,“聽說過,杜教授的學生,您是研究生態肥的吧,我看過你的論文。”

“是的,你好,你好。”齊若木在外人麵前,還挺矜持。

兩個科研工作者,互相介紹之後,客套了一句,嘎,卡住了。

大眼瞪小眼。

駱一航趕緊把話題扯過來,“楊工,您幫我看看,數據庫裡有沒有花生番茄。剛才齊研究員給我提供了這個品種。”

“609。”齊若木補充一句。

“哦,好。”明顯看到楊工鬆了口氣,轉身開始操作。

駱一航捅捅齊若木,小聲嘀咕道:“你們不認識啊?”

齊若木微微搖搖頭,小聲回答說:“農科院好幾千人,我們又不是一個所的,我哪兒認識去啊。”

“難怪。我還以為你們得是同事呢。”

倆人小聲聊著天,楊工那邊也查到了,“609我們有收錄,無限生長,主莖八花序,八穗,甜度10.1,采摘期十二到十四個月。”

齊若木聽完點點頭,“

就是這個。”

駱一航也放心了,數據庫裡有這個品種,那就能夠種,自動化處理,省心的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