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駱一航包了一千畝田地,來找杜教授改計劃。
經過:育種說了一堆,計劃沒聊兩句。
轉折:韋博士搞到了好東西,杜教授也要去搞點好東西。
結果:次日,直飛沈陽。
薅羊毛去!
薅的還是科學院的羊毛。
話說在1988年。
搞過一次“黃淮海”農業科技會戰。
1988到1993,六年間,取得了67項重大科技成果,有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有16項達到國際水平、12項填補國內空白。
當年號稱農業的兩彈一星。
而在2017年,在東北,開始了第二次農業科技會戰。
名叫“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
而且這次科技會戰,比“黃淮海”時期持續時間更長,計劃要進行到2030年。
現在正是第一階段收尾,成果驗收的時期。
因為現代的農業都是跨學科了,不單單是農學自己的事情。
所以兩次科技會戰都是中科院牽頭。
所以,薅的羊毛也是從中科院身上薅。
杜教授帶著駱一航抵達沈陽之後,乘車一路向北。
去的地方叫做“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沈陽示範區,韋博士也在這裡。
抵達示範區後,先參觀,介紹。
駱一航這時候才算對這場代號叫做“會戰”的行動,有了一個感性認識。
太誇張了!
核心示範區11萬畝,示範推廣區7700萬畝,跨度為三個省。
單位可是萬畝啊。
現在已經有22個主推項目,實驗項目數不勝數。
參與的人員就更彆說了,誇張的嚇人。
在彆的地方都當成寶貝的專家在這裡如過江之鯽。
比方說駱一航參觀的一個非主推的項目,智能農機。
主持項目的院士就有4個。
六十多歲的杜教授,來到這裡都是小字輩,竟然還享受到了來自長輩的關愛。
被一口一個“小杜來啦。”、“小杜最近好啊。”的叫著。
可有意思了。
而駱一航也跟著混了好多個,“小朋友挺不錯的。”、“小朋友有闖勁,很好。”
這次會戰已經取得的成效嘛,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增長了近2倍,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糧食增加量占全國糧食產量增量的50.71%。
這才不到五年。
未來還要進行近十年……
——
駱一航一行在沈陽示範區待了四天,主要是等韋教授的審批,原來農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搭配的無人機警戒識彆係統也是這次會戰的一個項目。
完成之後,一行人轉戰長春示範區,再待了三天。
杜教授可能知識儲備不在最前沿了,他的學生們都已經修行看個人,但絕對是麵子果實擁有者。
這一周,帶著駱一航到處轉,往往打個電話就能去參觀。
駱一航真是大開眼界啊。
見識到了好多好多新鮮東西。
就比如說有個小型無人機,帶激光炮的。
就是電力部門打高壓電線上拆繞物的無人機小型版。
能飛到天上biubiubiu摘果子。
聽講解說啊,現在的果樹為了采摘方便,都會儘量進行了矮化培育。
其實果樹可以長很高的,十幾米的蘋果樹,肯定比一兩米的蘋果樹,同等占地麵積接的果子多。
況且還有好多沒矮化的水果品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