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尾聲(2 / 2)

三十萬人都快趕上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城區人口的三成了。

而且這三十萬人,在網絡上發出了三百萬人的聲音。

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並了解到了天漢這座西部小城,並將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將這裡作為旅行的目的地。

巨大的長尾效應,才是這次活動真正最大的價值所在。

(可以對標去年的淄博,五一假期接待遊客24萬人,收入未知。全年接待遊客人數未知,旅遊收入630億元。)

而在沒公布的數據中,遊客帶來的這幾個億,隻是小錢。

真正的大頭在將天漢的特產宣傳了出去。

傳統的部分,比如城固的蜜桔獼猴桃、仙豪茶葉、無花果、黑米、紅米、核桃、山珍,甚至新鮮蔬菜和水產。

反正各種農產品吧,引來了大量客商,一掃而光,價格還都不低。

現在天漢正流行,這些東西運到其他省市,說是天漢產的,特彆好賣。

藥材也是如此。

天漢大大小小的藥材廠,可是過了一個肥年啊。

除此之外。

還有許多特產被挖掘了出來。

比如藤編,算是徹底的火了,鉚足了勁生產就對了,雖然從做籃子椅子變成了做貓窩,但貓窩簡單啊,賣價還不低,做貓窩就做貓窩吧。

一條產業鏈都出來了。

再比如羌繡,原先做出來也賣不掉,都是關起門來自己玩。

現在被認可之後,同樣供不應求,但是限於繡娘數量,以後會主打高端。

同樣主打高端的,還有這次意外被發掘出來的保護區內農產品。

像是保護水源地養的小蝦啊,朱鹮吃剩下的稻米啊,野生大熊貓拿來撓過癢癢的竹筍啊,原始森林裡的拐棗啊這些。

其價值嘛,不用多

說,全都是好東西,而且產量極為稀少。

說實在的,這東西有點像燙手的山芋。

因為保護區在天漢的管理極為嚴格,甚至很多天漢市都沒資格管,更甚者省裡都沒資格管。

但問題是,這些東西出產自保護區內的原住民。

原住民可不好管啊。

萬一,不用萬一,幾乎肯定的,村民們見這東西這麼賺錢,破壞保護區大肆生產。

破壞掉朱鹮的棲息地種水稻,把熊貓趕跑挖竹筍。

從省裡到天漢市這幫人,有一個算一個,死的過都有了。

最少掉身皮。

問題出現,那就得解決啊。

不知道是誰牽的頭,反正天漢市裡、省裡、還有更高的主管部門,弄了一個貿易公司。

保護區裡的原住民,本來也沒多少人,家家都是股東。

原住民負責生產,貿易公司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

雙方取得一個平衡吧。

而所有的這些裡,撈到最大好處的,還是駱一航和鄭好味兩家。

沒辦法,就這兩家的東西網上有的賣啊,還是品牌的。

鄭好味之前所說,新弄來的技術,這次也亮相了,竟然是鮮食豆芽。

他用一種技術將豆芽密封後,能保鮮21天。

豆芽可是天漢麵皮的靈魂啊,配上鄭好味的鮮食免煮麵皮,一打開就是完整的一份,不需要另外加菜。

彆看就這一個小小的改變,卻是將即食麵皮唯一的缺憾給補全了。

一經推出大受歡迎,35元的豪華版,每個遊客離開的時候都會帶幾盒走。

而網絡上更是賣爆。

各地商超和經銷商的訂單更是鋪天蓋地。

這麼說吧。

短短這麼幾天,零售的加上訂貨的,鄭好味今年產值破億了。

他去年是七百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