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新的合作方式(1 / 2)

川省一直是薯類生產大省,紅薯和馬鈴薯,種植麵積1900多萬畝、總產量2700多萬噸,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

有市場、有產業、有支持。

所以科技支撐力度也很強大,川省的農科院都有薯類研究項目。

綿陽農科院也是如此,在種植啊、養護啊、儲存啊、加工啊都有涉獵。

而其中重中之重,自然是品種。

如今驟然看到一個味道如此甜美,口感如此獨特,明顯是好東西啊。

而且都送到眼前了,還能讓它跑咯!

駱一航和王紹鵬,被請到一間會議室。

茶水倒上,農科院特產擺好,負責人請出,專家們到位。

大家一起坐下來聊一聊嘛,聊一聊加深感情。

聊起來之後,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合作啊,共同開發啊,優勢互補啊。

即便駱一航已經說了這種紅薯產量不高,畝產不過兩千斤而已。

綿陽農科院的人也表示不介意。

“駱總啊,您要這樣想,一個品種剛出來的時候產量,和種植技術完善之後能達到的產量,是不一樣的。”

“就像商薯19,我們這邊現在普遍種植的一種紅薯,零零年剛做區域實驗的時候,畝產才四千斤。而到了一四年,把它脾氣全都摸透了之後,畝產輕輕鬆鬆七八千斤,一萬斤都常見。”

不愧是研究紅薯的農科院啊,數據張嘴就來。

駱一航有些驚訝:“有這麼誇張啊,翻了一倍還多。而且,需要十多年這麼久?”

“那是以前。”農科院的人擺擺手,“零幾年的時候早育早栽技術還沒弄出來,紅薯一年隻有一熟,需要的時間自然要長。現在不一樣,現在能一年兩熟,時間少一半。”

然後人家又說了,產量的高低,品種是一方麵,品種決定基準線。

至於產量是高於還是低於這條線,得看土壤、光照、氣候、病蟲害防治,以及種植技術。

而以上這些,綿陽農科院全都有。

就差把合作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大家都是熟人了,又是合作單位,駱一航也不好拒絕。

所以先給文英打了個電話,把事情說了一下。

文英是無所謂的,她隻管育種,培育出來就撒手不管,怎麼合作怎麼推廣全是駱一航的事。

她倒是省心。

王紹鵬此時突然問了一句,“駱總,這紅薯您那邊在賣著吧,賣多少錢?”

駱一航回答說:“我賣的是加工好的,二十五一斤。”

王紹鵬點點頭,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那原薯零售價十塊差不多,地頭價怎麼也得三四塊一斤。一茬六七千,一年兩茬就上萬了啊。”

駱一航眼珠一轉,懂了,王紹鵬傾向於和農科院合作。

正好駱一航也已經傾向,就跟著補充道:“我賣的還行,種了一百畝,收了二十萬斤;月中上的,月底差不多就能賣完,市場挺認的。”

“對啊,畢竟是好東西嘛。現在的人啊,對吃喝肯花錢著呢。”王紹鵬緊接著應和。

倆人這一唱一和,就是在要好處,談條件了。

合作嘛,得互利互惠,互幫互助。

農科院這邊也很痛快。

可以拿出來三塊試驗田,加起來四百畝以上,並投入人力物力,還會向王紹鵬那邊提供技術支持。

而且早育早栽技術也沒必要引進了,育苗這塊農科院包了,他們一切都是現成的,經驗也足。

包括王紹鵬那邊德陽的苗也包了,可以提供七百畝的種苗。

條件是,農科院要種植經驗和數據共享,以及優先引種權。

駱一航則又添了一個種植出來的紅薯優先采購。

總體而言算是互利互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