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教授一行抵達小秦莊,受到了秦秋雁父母和秦老漢和全村人的熱烈歡迎啊。
也不知道秦老漢回來之後咋傳的。
反正肯定有了不得的科學家、祖墳青煙上雲霄、多麼多麼了不得,中央的大官都得大老遠跑去見她。
而秦秋雁這次回來,證明了秦老漢說的都對。
是縣長親自陪著回來的,態度客氣的喲。
帶來好多慰問品,在秦秋雁家裡留下吃完飯才走的。
秦秋雁本身就夠讓人重視了,何況還有杜教授呢,這是上過央視訪談,院士一檔的大專家,請都請不來嘞。
到了小秦莊。
杜教授顯出來了真正農業專家的派頭,安頓下來吃頓午飯。
下午直接頂著太陽下田了,到天黑了才回。
讓秦秋雁帶著,把小秦莊的六百畝田,全走了一遍。
吃過晚飯之後,邊做記錄邊講課,一直忙到十點。
一夜之後,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又下田去了……
如此四天後,數據記了一大本,土樣留了一大箱。
將土樣寄回平安溝去做分析。
杜教授一行馬不停蹄趕赴庫布齊沙漠。
與網名麻比雞窩頭,真名柴廣超的大四學生彙合後。
還是跟在小秦莊一樣,白天考察,晚上邊做記錄邊上課,隻不過這回又多了當地農技站的工作人員。
在庫布齊沙漠停留半個月後,一行人重新啟程,趕赴甘肅,然後寧夏,然後雲貴……
全程不是沙漠就是戈壁,要麼是深山高原,異常的辛苦。
秦秋雁都瘦了一圈。
三個博士生灰頭土臉一個個看著老了好幾歲。
還有柴廣超,一個小年輕,竟然堅持下來了,難得。
反倒是杜教授,彆看年紀最大,全程跑下來卻是精神抖擻,能吃能睡,絲毫不以為苦。
小年輕柴廣超將他們此行全程都記錄了下來,以日記的方式發到了網上。
內容有沿途風光,有當地風物,還有他們幾個年輕的灰頭土臉的模樣。
更多的是杜教授在田間抓起一把泥土,端著海碗跟老鄉打趣,夜晚在燈光下整理筆記,靠在床頭給年輕人講課,吹胡子瞪眼踹他的屁股。
還有大量用儘量易懂的文字,記錄下來的各種知識要點。
整理一下完全可以當做一份應對各種情況的土壤改良,農田升級的攻略用。
一係列的日記發出去後。
把無數網友感動壞了,紛紛加入追更大軍。
而他們留下最多的一句話是,這才是真正的專家!
——
整個行程曆時兩個多月。
全部走完之後。
杜教授沒有回平安溝,而是帶著秦秋雁回到帝都。
爺孫兩個在農科院杜教授自己的辦公室裡,根據此次行程。
撰寫了兩份方案,打算提交給農科院和農業管理的部門。
一份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後一公裡》
另一份是《雲貴高原坡耕地和中低產田能升綜合技術模式與應用,提升雲貴高原地區耕地質量和農業產能開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