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上駱媽,還有跟著駱媽過來的羅少安。
還有開啟自動跟隨,趕都趕不走的褚傑和小趙。
大家一起動手,端上準備好的各種食材原料。
回到駱一航家裡做家宴。
名義的話,就算迎接林師傅吧。
讓客人下廚,怪不好意思的。
(客氣客氣,彆當真。)
駱一航家的廚房也夠大,施展的開。
林師傅過來先吊高湯。
用泡發的香菇、乾筍、黃豆芽吊素高湯。
這三樣號稱素湯三霸。
吊高湯需要一個小時。
趁著吊湯的功夫。
徐師傅熬他的料。
天府名廚,做毛血旺不屑於用外麵賣的火鍋底料,得自己熬。
王師傅,也開始備他的菜。
林師傅讓開火眼,在廚房桌子上調餡和麵擀皮。
餡是用薺薺菜和香乾碎調的素餡。
擀皮擀的卻不是餃子皮,是餛飩皮那種薄薄的,不對,比餛飩皮還薄,拿起來能透亮。
形狀倒還是圓形。
“您這是包餃子還是包餛飩啊?”駱媽發現了其中差異。
“用餛飩皮包餃子。”林師傅亮出一個小秘密。
“我第一次做的時候,用的是餃子做法,感覺不太對。後來去了一趟高郵,汪老是高郵人。發現那邊把餛飩稱作淮餃,皮薄如紙。換了當地的餛飩皮再做一次,感覺對了。所以啊,我做了改良,用薄皮包小餃。”
“有什麼不一樣麼?”
“等做出來就知道了。”
他還賣了個關子。
林師傅擀皮,駱一航他們一起動手包餃咂。
然後,就翻車了。
這麼薄的皮,太考驗技巧了。
小趙一上來,連續捅破了七張,放棄不乾了。
人家褚傑多聰明,根本沒上手。
羅少安更聰明,捅破了還又拿一張往上補,又捅破又補一張,三張合起來比餃子皮還厚,最後包成一個小包子。
這個就歸他。
駱一航還好,小心翼翼慢慢弄,耗時好幾分鐘,包出一個小小的餃子。
包是包出來了,外觀嘛,就不要談了。
就這林師傅還誇獎呢,“對,對,就隻能包這樣小小的餃子,淮陰小餃嘛。”
駱一航表示,放棄。
太折磨了。
這一大幫人裡,唯有駱媽還能跟上趟,慢慢悠悠好半天一個,還能保持個完整造型,也沒捅破。
等林師傅都把皮擀完了,這邊包餃子的五個人,戰績十個。
林師傅洗了手,加入戰場。
隻見他捏起一張餃子皮,抹一點點餡料在中間,不知怎的一捏一搓,就包好一隻。
圓滾滾、胖嘟嘟,坐在案板上特彆好看。
接下來,就是林師傅的表演時間,幾秒鐘一個,手底下快極了。
這就是人間的參差啊,彆拿愛好跟人家的職業比,真比不過。
刷刷刷刷案板上擺滿。
駱媽那邊剛又包了六個。
林師傅已經包了四十多個。
數數人頭,再看看鍋。
差不多能做一撥了。
“這東西必須趁熱,要不我先做一輪,嘗嘗味道。”
這項提議收到了一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