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麾下沒有智士,這幾乎是周邊諸侯的共識。
畢竟,劉備要是有個把軍師輔佐,那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
袁術和呂布,誰沒擊敗過劉備?
尤其是紀靈,曾經領三萬兵馬北上,把劉備嚇得求援呂布,虧得呂布轅門射戟,這才保住的沛縣。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這麼惱怒的原因。
因為在紀靈眼中,劉備是三家中最弱小的存在。
他能派出八千人北上防禦,單純是因為劉備的進軍路線比較特殊,而不是因為劉備比呂布強悍。
可以說,這一戰如果是呂布打的,紀靈都不會這麼憤怒,就因為是劉備,他才會暴怒如此。
那可是八千人啊!對手可是劉備啊!
他實在是想不到陳蘭該怎麼兵敗,唯一的可能就是陳蘭貪功冒進。
當然,這也怪不得紀靈。
實則在秦瑱的算計之下,袁術壓根就沒有在意過劉備的兵馬。
在袁術的視角,劉備能奪取沛國,那是呂布還有二五仔的功勞,和劉備沒啥關係。
再加上袁術並沒有老曹那般給力的情報組織。
袁術甚至不知道劉備麾下新加入了兩大謀臣!
袁術都不知道,就更彆說紀靈和袁渙了。
故而此時一聽陳蘭之言,二人自然感覺莫名其妙,紀靈當即就怒道:
“休要胡言亂語,劉備用兵之法誰不知曉?用來用去無非突襲夜戰!”
“若非你輕敵,敵軍如何能破城?”
可此時陳蘭已然豁出去了,當即大喝道:
“將軍且聽我一言,敵軍謀劃之人非同小可!”
“若將軍不聽我言,還要輕敵,來日必敗於敵軍之手!”
被他猛然這麼一喝,紀靈還真被鎮住了片刻,袁渙見狀,急忙道:
“將軍且將到底失城之故詳細說說!”
陳蘭聽了,這才整理了思緒,將自己在北邊的經曆接連說出。
紀靈和袁渙聽著劉備軍奪取二城之時,不由都是點頭。
他們正是聽到劉備軍殺入了九江,這才會派萇奴前去駐紮下蔡。
聽著陳蘭進駐城內之後,張飛就來求戰,紀靈便沉聲道:
“敵將即來求戰,汝為何不戰?”
陳蘭當即反問道:
“將軍也知末將前去是為抵擋敵軍,末將怎敢輕敵?”
“因懼敵軍有謀,故不敢戰!”
紀靈聞此,一時眉關緊鎖,如果事情真按陳蘭這麼來說,那陳蘭還真沒有一點輕敵!
那又是為何而敗?他如此想著,繼續聽著陳蘭述說。
直到陳蘭說到劉備軍失去蹤影那一刻,紀靈忙又問道:
“劉備軍到底去了何處?”
陳蘭見其模樣,便苦澀道:
“末將自是不知,急忙帶人出外探尋,結果發現敵軍早已分兵,沿著淮河西去,我思慮敵軍幾日未動,恐怕探知我軍正在遷都。”
“末將心知將軍所重,生怕誤了我軍遷都,隻得率軍追擊。”
“不想正好中了敵軍埋伏!”
“末將見敵軍有伏兵,急忙率兵殺出,本欲返回當塗,卻發現當塗已被敵軍詐取!”
“原來末將出城之後,敵軍便扮做末將兵馬前去取城,那當塗守將沒有防備,自是開了城門放敵軍進入。”
“將軍想想,末將這一道上,可有分毫沒按將軍吩咐去做?”
“但末將越是心憂,越是中了敵軍算計,並非末將粗心大意。”
“故而末將心知將軍欲殺我,方才敢說冤枉,不是末將誇口,便是將軍親至,恐怕也會中敵軍算計!”
聽著陳蘭之言,紀靈已是滿臉凝重之色。
又聽到最後兩句,不由心中暗想,假如真的是他在當塗,又會如何?
如此想著,他突然隻覺背後一陣發涼。
就如陳蘭所說,那種局麵,換他去他也得中招!
很難有人能不中招,因為當時他們背後就在遷都,而劉備軍的動向,就是朝著他們物資去的!
就像是被人抓住了蛇尾,你回頭就是一棒,不回頭就是一刀,回不回頭都得死!
如此想著,紀靈也懶得和陳蘭計較,扭頭對袁渙道:
“先生,敵軍算計如此了得,該當如何是好?”
但袁渙並未接話,而是問陳蘭道:
“將軍可知那下蔡是如何丟的?”
陳蘭聽到將軍二字,心知自己小命能保,忙對袁渙道:
“末將也不知詳儘,隻知道敵軍敗了末將之後,似乎並未返回當塗,而是直接進軍下蔡,或許也用了詐城之法!”
“我觀敵軍謀劃之能不凡,萇奴將軍或許就是中了敵軍算計!”
“末將聽到消息,不敢耽擱,急忙回報,不想才到城外,便被將軍所縛!”
他心知袁術極為看重袁渙,借故讓其幫自己先
行脫罪。
而袁渙也知其意,索性對紀靈道:
“如此看來,此番未必便是陳蘭將軍之過。”
“雖有丟城之罪,但現在是用人之際,不妨讓將軍戴罪立功!”
紀靈聞言,心知陳蘭是殺不得了,奈何剛剛他翻臉太過徹底,現在也不好道歉,隻得冷哼一聲道:
“罷了,來人,將陳蘭將軍鬆綁,帶下去好生安歇!”
陳蘭見狀,心中自是不喜,但也不表露,待衛士鬆綁之後,便拱手道:
“多謝將軍開恩,末將告退!”
言罷,便朝堂外行去。
直到陳蘭行出堂外,紀靈方才站起身來再度詢問道:
“先生,現在劉備軍已取四縣之地,即日便可進軍壽春,為之奈何?”
但他再問出口,袁渙卻搖頭歎道:
“將軍,當前要務並非思考應對之策,而是速派探子前去探尋劉備軍到底如何進軍!”
“劉備此番以我軍遷都為質,恐怕已經知曉我軍遷都何處。”
“若他突然前去偷襲,光憑新蔡守軍恐難駐守!”
“今已失下蔡,壽春失一屏障,若再丟錢糧,則我等皆負陛下所托!”
紀靈聽著這話,猛然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