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 / 2)

“形勢如此,軍師可有解決之法?”

而他說完,就見秦瑱正色道:

“不瞞主公,此亦是在下此次前來所為之事!”

“當前我軍種種患處,無非兩點,一者難民成患,數量極多,難以管理!”

“二者,我軍錢糧不足,難以為繼!”

“故而在下思慮了一個以工代賑之法,用以解決我軍如今之患!”

見得秦瑱果然有解決辦法,劉備與孫乾自是一喜,忙問道:

“不知何為以工代賑?”

秦瑱見之,便將自己的計劃書取了出來,一邊說一邊將書遞給劉備道:

“所謂以工代賑,便是將救濟之法,改成招募流民做工之策!”

“因當前我軍錢糧不足,便須尋個開源節流之法。”

“若是劉元穎治民之策,今年淮南之地難民恐要達數十萬之巨。”

“難民數量如此之眾,我軍卻要將其養到明年春季。”

“若是我軍有積累便則罷了,但我軍錢糧卻也難以供養。”

“而即便將百姓養到明年,我軍也需將其送回原籍安置,給予田地、農具、糧種,安排耕種,恢複生產,其耗費之巨,非我軍所能承受。”

“故而在下思慮,既是如何都要保證難民得生,不若讓其幫我軍做些事情,增強我軍實力!”

“正好我軍眼下錢糧還剩不少,救民雖難,卻能發展些許產業。”

“我軍不妨趁現在難民還未失控,讓官吏將百姓所長進行分類,以糧食為酬,雇傭其為我軍出力。”

“似如那等本為木工,擅長築屋製器之人,便讓其為我軍搭建房屋、製造農具。”

“似如那等本為鐵匠之人,可將其聚集一處,為我軍打鐵、製造器具。”

“又有那等無家可歸的婦女,無依無靠,可將其招募,我軍給與織機、棉麻,讓其負責織布。”

“至於那等彆無長處之輩,便可出點苦力,與我軍開墾荒田,收集物資!”

“另外,再招募一批流民,為我軍搭建工坊,製造貨物,供我軍售賣。”

“如此,即可大量節省我軍人力,又可憑彼等之力為我軍創造收益,同樣也救濟了災民!”

“若用此法,則我軍隻需付出錢糧,卻能救得大量百姓。”

“待得明年開春,留一部分百姓屯田,一部分用以維持產業,便可成長久之計,無需多費心思安置百姓!”

如此說著,他又將自己的計劃書鋪展了開來放在劉備麵前道:

“至於我軍所需搭建的工坊以及物件,在下已經提前準備,主公可試觀之。”

隨著秦瑱的話語講述,劉備和孫乾自也體會到了以工代賑的妙處,不由都是眼睛一亮。

以工代賑之法,他們可謂聞所未聞。

因為在這個時代,救濟災民的唯一原則,那就是花小錢辦大事!

主要目的是保證災民活下去,不造成大規模死亡。

在這樣的前提下,災民吃都吃不飽,自然沒力氣去乾其他事情。

而秦瑱這個辦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把災民當災民,而是當成徭役驅使。

某種意義上來說,效果確實會比單純賑災要好。

因而在細細看了一眼秦瑱的計劃書之後,劉備便點頭笑道:

“軍師真乃奇才也,若是真能如軍師所言之法行事,倒是可解我軍當前之患!”

“隻是這三種工坊,備卻是未曾聞之!”

“除這織布外,紙能賺幾何?至於這玻璃又是何物?”

對於招流民開工坊這些建議,他自然沒有任何意見。

畢竟,現在的淮南和當初的兗州不一樣,當初兗州收納流民,是在兗州農業未曾破壞的情況下收納。

多一個流民,對於兗州而言,就是多一份勞動力。

而現在的淮南已經到了一個不改不行的地步,幾十萬張嘴等著,農業又沒有任何收入,隻能用極端辦法改變!

不過問題就在於秦瑱要發展的產業上。

紡織業他可以理解,但造紙業和玻璃製造業他就有些蒙了。

首先玻璃是啥東西他不知道,倒是聽過琉璃,但他也沒見過多少。

紙在東漢倒是已經出現,就是質地十分粗糙,書寫困難,價格極低。

故而這個時候紙反而是下賤之物,隻有那種窮的不行的寒門士子才會使用。

秦瑱想要造紙賺錢,在劉備看來,還不如開點其他工坊!

秦瑱對此,自是微笑道:

“我所言紙張,不比如今蔡侯紙,乃能書能寫之白紙,遠比竹簡便捷。”

“至於玻璃一項,乃是西域之物,主公恐怕未曾見過。”

“左右眼下無事,不妨等在下將其造出,便知詳儘!”

“除此之外,吾尚有製鹽、製糖之法,也可為我軍攬財,隻需公應下建造工坊,以工代賑之事,在下便可一一將其布置妥當。”

一聽秦瑱還有製鹽製糖之法,劉備便來了興趣。

相比什麼紙張琉璃,鹽和糖在這個時代可是奢侈品。

搭建這種工坊,自然能賺大錢!

又兼秦瑱如此包攬,他自是點頭笑道:

“固知軍師才乾了得,若願為此,備又有何不允之處!”

“君可自去施為,若需錢糧之事,備自當儘力供給,以成此業!”

就此,他定下了救濟災民的辦法。

而秦瑱則是暗鬆了一口氣,心想選擇淮南作為根基果然沒錯!

改革本就是一件不破不立之事。

這種沒有世家牽製的感覺,屬實極為爽快。

現在有了老劉的支持,他也就大刀闊斧的開展興國之業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