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軍已然技窮,南邊突破不得,又來春穀尋機!”
“吾又豈是那等輕易中計之輩!”
如此笑著,他又令麾下士兵嚴加防守,自己則是返回府內休息。
卻說太史慈本欲奇襲,卻被孫河看破,敗退而歸。
及至蘆葦蕩中,清點片刻,便見這一戰損兵足有五六百人之多。
見此結局,太史慈心中自是惱怒道:
“今日奇襲不得,諸位且好生休整,待明日吾帶爾等親自奪城!”
眾將聽著,亦是一陣憤憤不平,可諸葛亮見此,卻是上前笑道:
“將軍且慢,亮有一計,或可破城!”
武濟正因計策不成,心中羞愧,見他上前,便氣悶道:
“既有計策,何不早言,非待我等損兵折將方才獻計?”
諸葛亮聽著此話,並不言語,隻是靜靜看著太史慈。
太史慈見他如此,便皺眉沉聲道:
“先生又有何計可以破城?”
“眼下我軍士卒疲憊,若真有妙計,不妨待得明日再施!”
可諸葛亮一聽,卻微微一笑道:
“此計非今夜不可行也,還望將軍依得方才之略,先攻西門,再攻東門!”
“如此行事,此城便一鼓可下!”
眾人聽著,滿以為是什麼妙計,沒想到是這番話語,頓時哂笑不已。
太史慈聞言,一時眉頭緊皺,猶豫不決。
諸葛亮見之,一步上前拱手笑道:
“將軍若從吾策,此城不下,願受軍法處置!”
太史慈見他神色堅定,不好多言,隻得一咬牙道:
“也罷,吾便從汝之計,看敵軍如何應之!”
說著,他再度帶著兵馬返回春穀城前,依舊是武濟佯攻,他擔任主攻。
但這一次他給武濟配置五千兵馬,自己則是領著七千餘繞到城後。
此時時間已經將近五更,正是人精神疲憊之時。
武濟一來,二話不說,帶著兵馬便衝向了城池,一時喊殺聲再度響徹夜空。
一鼓作氣勢如虎,竟然直接殺到了城上。
武濟見之,麵露喜色,忙催促士兵攻城。
城內守兵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忙派人前往城內叫醒孫河。
孫河剛睡的一個時辰,正是昏昏沉沉,忽聽敵軍去而複返,當下怒罵了一句便帶著兵馬朝著西門增援而來。
一至此處,便見敵軍已經殺上城池,索性便帶著麾下奮力廝殺,想把敵軍逼下去。
可就在這時,太史慈在東邊聽得西邊喊殺聲,便令人悄悄摸到城下,用鉤索朝著城上爬去。
待得孫策軍發現之時,太史慈兵馬便已上城。
兩軍見狀,再度開始廝殺,但這一次,東門不僅遲遲沒有援軍,兵馬還越殺越少。
太史慈見之大喜,索性取來盾牌親自登上城牆。
同一時間,孫河正在西門拚殺,忽聽東門喊殺聲起,一顆心頓時跌落穀底,驚呼道:
“敵軍何意,乃故技重施耶?”
他心想帶著兵馬增援,卻見西門敵軍越殺越勇,一時不得退去。
如此耽擱兩刻,便聽城內一個急切喊聲道:
“敵軍入城矣,敵軍入城矣!”
孫河聞之,大駭不已,忙令麾下撤軍,豈料他剛一撤到城下,便見太史慈已經領軍殺至。
無奈之下,他隻得迎上前去,與太史慈戰在一處。
然則太史慈本是當世猛將,他並不是對手,又兼無馬,豈能抗之!
不過三合便被打翻在地,擒獲當場。
隨著孫河被擒,春穀便正式宣告陷落。
太史慈一夜之間先敗後勝,心中暢快不已,忙令人前去將諸葛亮請入城中笑道:
“虧得先生之計,我軍才得一鼓取城!”
“但不知何故,還望先生告知?”
諸葛亮聞言,便對太史慈解釋道:
“因亮見敵將行事謹慎,防備極為嚴密。”
“將軍即便猛攻,也斷難有成效!”
“然則彼等連日死守,士卒疲憊,今得一戰,便即氣泄,由此可攻!”
“又兼將軍故技重施,敵將不備,見西門事起,自當先援西門。”
“由此東門鬆懈,憑將軍之勇,故可一戰而下!”
太史慈聽罷這番言論,頓時對諸葛亮大為佩服。
今夜這個計策雖然簡單,卻是把握了人心之妙,非智者不可為也!
如此想著,他又想起自己捉到了孫河,便忙道:
“而今我軍將敵將孫河擒獲,此人乃孫策族兄,不知該當如何行事?”
諸葛亮聽著擒獲敵軍主將,自是露齒一笑道
“我等本是由此打開通路,今即破敵,自當助主公擊敗孫策!”
“在下思慮,此地位於敵軍大寨後方,見春穀被襲,孫策必要來救。”
“不妨以孫河印信,使部曲前去將孫策詐來。”
“但得孫郎離開大寨,我軍必可奪其營壘!”
“待其失去營壘防護,我等再從此處出擊,或可將其擒獲!”
太史慈聽得其謀,自是大喜,隨之依計行事,又以孫河印信做書,讓部曲帶著假軍令朝著孫策大營行去。
因是春穀距離繁昌僅有七八十裡路,士兵行出春穀,連行不到一日,便抵達了繁昌大寨。
眾人一聽劉備軍分兵奇襲春穀,便都是大驚不已,陳端忙道:
“主公,春穀乃我軍後路,不容有失,既是將軍求援,可見太史慈兵馬不少!”
“當速速增援,免得春穀有失,招至大禍!”
若是彆人突襲春穀,孫策自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但一聽是太史慈領兵前來,他便令韓當等人嚴守營寨,帶著五千兵馬朝著春穀增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