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南,荊州軍的埋伏地點,此地在這個時代乃是一片荒地。
但在後世卻是人口密集的湘潭市,位於漣水與湘水的交彙之地。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了一處天然的埋伏地點。
若非臨湘還未到手,黃忠幾乎想要在此處下寨阻擋秦瑱兵馬了。
而由於長沙郡治臨湘並未陷落,所以他們唯一能做的,隻有在這裡埋伏。
自從黃忠南下之後,他們便帶著兵馬入駐了密林之中隱蔽。
可單單如此隱蔽也不是個事,黃忠即派探子南下打探消息。
這般探了一日,待得探子歸返,他就連忙詢問道:
“爾等可探到了敵軍蹤跡,現在敵軍行至了何處?”
可探子聞之,卻是連忙搖頭,楊齡見狀,便對黃忠建議道:
“將軍,如此探尋下去不知要探到何時方可探知!”
“既是城內已發出求援信件,我等不妨先行南下。”
“我軍直接往衡山下寨,先埋伏其兵馬,待得勝之後,再回此處埋伏!”
“如此既能阻擋秦瑱兵馬北上,也可沿路襲擾,等待使君兵馬南下。”
他們現在埋伏的地點位於臨湘以南,距離臨湘城太近。
如果一次性沒有擊敗秦瑱,那他們就沒有再度埋伏的機會。
故而他覺得他們應該把戰線南推,留出戰略騰挪空間。
不過黃忠一聽此言,便是直接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秦瑱其人用兵之道詭異,我等現在即已在此伏兵,輕易便不可動!”
“免得被秦瑱發現異常,又即換道而行,悄然北上。”
如此說著,他又吩咐探子南下,不管行進多遠,探到秦瑱兵馬才能回報。
一道命令下達,其麾下探子便一路朝著南方行進。
而與此同時,秦瑱派往南邊的探子卻也正在南下尋找徐盛等人的蹤跡。
之前隨著秦瑱分兵之後,糧草輜重便由徐盛等人押運。
隊伍之中,存在著大量夷人俘虜,充作押運糧草的人力。
隻見徐盛騎在馬上,其麾下兵馬不斷前進,大量俘虜正在將糧食搬到竹排上。
之所以會如此,乃是因為十二月底荊南下了一場大雪。
冰雪將道路覆蓋,又兼接連幾日晴天,使得冰雪化了不少。
此時整條主乾道之上,皆是泥濘不堪的道路,車馬難行。
好在他們已經抵達了末陽,此地有一條末水,直通湘江。
到了這裡,他們的糧食便可以直接水運,速度也可以極快上升。
看著遠處被切掉大拇指的俘虜搬運糧草,徐盛心中便即暗道:
“也不知都督與太史將軍行至了何處,前方戰事可還順利?”
自從昔日他加入劉備軍至今,已然過去了快三年半時間。
這三年多,他從一個隊率做到了如今的虎威校尉,其中免不了秦瑱的提拔。
故而他一直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大意之處,即便沒有隨軍也時常思考前線戰事。
在他看來,秦瑱此次輕兵北上乃是一個十足的冒險之舉。
畢竟張羨的死訊多半是瞞不住劉表軍的,敵軍知道便會采取措施。
而他們從交州發兵前往長沙,某種意義上來屬於遠征。
這就能給敵軍機會,讓劉表軍在北麵險要之地設下埋伏。
所以秦瑱北上極為凶險,必須要萬分小心才能入駐長沙。
隻可惜他這一次未曾隨軍,不能時刻提醒秦瑱小心。
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快帶著兵馬北上,與秦瑱會軍。
如此想著,他便揚起馬鞭,策馬而出,朝著眾人高呼道:
“快些搬運,休要偷懶,今夜之前,我等便要抵達酃縣!”
酃縣也即後世的衡陽市,地處衡山以南,與湘南相隔二百餘裡。
即便他們全速進軍,要抵達湘南,也需要六七天時間。
隨著他一催促,士兵便紛紛喝罵俘虜加快搬運速度。
可就在這時,卻見陸遜提著下擺滿腿泥汙的行上前道:
“徐校尉,都督兵馬已至衡山,有急信朝我等發來!”
徐盛一聽這話,便連忙策馬行至陸遜身側,翻身下馬問道:
“都督至於衡山便發急信?莫非是山中遭遇敵軍不成?”
據他所知,衡山距離臨湘還有一百多裡的距離,秦瑱沒必要突然發信才是!
而他一問完,陸遜便將書信交予他手上,點了點頭道:
“都督正是發現了敵軍蹤跡,劉磐已然出兵包圍臨湘。”
“因都督不知道北邊情況,決定繞道而進,讓我等小心行事!”
在其解釋之下,徐盛就朝身旁的親衛揮了揮手,取來地圖觀看。
仔細的觀看了一遍桂陽與長沙的地圖,他即皺著虎眉道:
“眼下敵軍若有埋伏,多半便在湘南之地,都督朝西邊行進,恐是要往武陵郡方向!”
“敵軍既有伏兵在北,我等如何才可北上與都督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