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文聘應對劉備軍猛攻,連日疲憊,得了黃射接替,便回到府內休息。
他本來並未對黃射生疑,思慮黃射雖無才乾,但劉備兵馬亦是疲憊,夜間應該無事。
故而他回到府內之後,也未多想,便即焚香沐浴,沉沉睡了過去。
不料才至半夜,便聽府外一陣喧鬨,文聘被吵得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正想起身喝罵,哐當一聲便見伊籍疾步行入,直接對他道:
“將軍怎的還在此處安睡,豈不知黃射已反,迎了劉備已入城內!”
文聘一聽這話,但覺腦內一蒙,反應過來後便起身大喝道:
“賊子安敢如此?言說助力守城,原是為誆本將不成?”
而他話音未落,伊籍已然急忙上前取了衣物與之,忙道:
“將軍即已將其人囚禁,何必又將放出,以至如今之禍!”
“眼下敵軍已入城內,將軍切莫多言速速更衣,率兵離去!”
文聘聽罷,自也來不及惱怒,急忙穿上披掛即與伊籍行出屋內。
可他們剛一行出屋子,卻見前門火起,喧鬨非常,顯然敵軍已至。
文聘見得此狀,心知前門已然難以逃脫,忙拉著伊籍便道:
“前門已被敵軍阻攔,我等且退從後門方可脫出!”
二人說著又朝後門方向行來,然則由於黃射帶路,前後門皆被阻攔。
文聘見狀,看著遠處牆下立著草料,一個健步便即翻身上牆。
至於牆上,便見劉備軍正在猛攻院門,但府旁小巷之內卻無人看守。
看清楚了情況,他又忙回身想要帶著伊籍翻牆而走,可他連聲呼喝,卻見伊籍動也不動。
“現在敵軍即將突破院門,先生現在不走,又待何時?”
而伊籍聽得此言,卻搖了搖頭,對著文聘一陣擺手道:
“籍手無縛雞之力,如今兵荒馬亂,決計難以脫出此地。”
“將軍身材矯健自去便是,不必管我,劉征東仁義,必不害我性命。”
若非他特地前來報信,光憑這話,文聘幾乎要以為是伊籍投敵了。
但他也知道,伊籍所言乃是實情,帶著伊籍隻會讓二人都逃不掉。
可留下伊籍,不僅伊籍不會出事,他也可以隻身逃遁出城!
思慮清楚之後,他便不再猶豫,忙對伊籍一抱拳便翻牆而出。
至於巷內,他知自己披掛礙事,索性脫了披掛沿路潛行,這般來到城門所在,卻見城門已被劉備軍把守,。
正逢一個騎士路過,他即伏於巷內,趁著騎士近前,猛地向前一衝,硬將騎士撲下馬來。
得手之後,他也來不及殺人,急忙翻身上馬朝著城門行來。
還未抵達城門,士兵連忙喝問,他答也不答,快馬加鞭而出。
士兵擋之不住,心知事情不對,忙以快馬入城通報。
卻說張遼自入劉備麾下之後,就成了一個邊緣之人。
雖然在徐州四處討伐賊寇,可終究寸功未立,立足不穩。
故而此次他隨劉備出戰,便欲借此機會建功立業,在劉備麵前顯顯眼。
正逢他在城內四處抓捕潰兵,便聽士卒來報有人逃出城內。
張遼亦是膽大心細,聞聽此言,便對左右親信諸將道:
“眼下城內兵馬已潰,卻未見文聘其人,吾聞三將軍方圍其府,而今便有一人出城。”
“吾料定是文聘得脫,從此門出城而去,此乃天與之功。”
“諸位繼續在此處搜捕潰兵,待某卻將此人擒來,與諸位領功。”
一番言罷,他便帶著數十騎朝著西門行去追蹤文聘去向。
另一邊,文聘行出城後,便一路向西,路上遇得不少潰卒,報其名號,紛紛將其收攏。
也是因為這一次乃是攻城戰,導致潰退逃遁的士卒不多。
如此行出十數裡,麾下隻收的百餘潰兵,他心中自是傷感。
慮及自己麾下三萬大軍現在隻餘百人相隨,便得回到襄陽,又該如何向劉表交代?
然則還未等他傷心,忽聞後方響起一陣馬蹄疾馳之聲,而後便聽一聲大喝道:
“文聘小兒休逃,雁門張文遠在此,可敢與某一戰!”
文聘聽得此言,自是大驚,本想逃遁,卻見潰卒皆無馬匹。
獨他一人有馬,他若是逃走,眾人便免不了被殺的下場。
想到回去無法交代,他索性暗道:今番死矣,死國可乎?
思慮之間,他便取過士卒手上長矛,朝著張遼即迎上前來。
二人戰在一處,隻聽金鳴之聲不斷作響,文聘奮起,竟有意以命搏命。
因他知道今天多半是死,既然兵敗索性幫劉表再儘一次力。
可他顯然是選錯了對手,因為他麵前的戰將不是彆人,而是張遼張文遠。
無論是在演義還是曆史上,張遼都是智勇兼備的大將。
但相比起其統兵之能來說,張遼的武力值是被低估的。
須知在曆史上,曹操被困白狼山,身邊隻有少量兵馬卻遭遇大量烏桓軍隊。
是張遼力排眾議,帶著少量兵馬萬軍叢中斬殺蹋頓,擊敗了數萬烏桓大軍。
再後來的淮南,也是張遼帶著八百人登鋒陷陣,擊退了孫權,斬殺數十員戰將。
此時他來捉拿文聘,自然想獲全功,將其生擒回去領功。
見得文聘以命搏命,他便保存實力,硬生生接了文聘數十合。
直到文聘力儘,他方才施展全力對敵,刀勢極為凶猛無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