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林軒看不起寧道奇的原因,原著中三大宗師,兩人為國為民,無愧於心,唯有寧道奇被一群尼姑指揮的團團轉,於國無功,於己無為,修為最高卻一生庸碌。
隨著傅采林到來,高句麗百姓發出了驚天的歡呼,皇帝可以死,蓋蘇文可以死,隻要傅采林這個定海神針還在,他們便覺得安心。
無知是福,傅采林武功高深不假,可他年事已高,精力衰退,近兩年武功不升反降,雖培養出了三個弟子,可比起中原豪傑,差了實在是太多。
若非擔心自己死了無人撐起高句麗,傅采林也不會容忍蓋蘇文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隻可惜,蓋蘇文被婠婠大卸八塊,高句麗武林,再無和中原爭鋒的機會。
每每想到這一點,傅采林都覺得有些落寞,答應決戰也是為了廢掉中原高手,為高句麗增添幾分安全。
傅采林身材魁梧,一襲白衣,有一種獨特的氣質,看他的身影輪廓,會覺得這是一個絕頂的美男子,憐星甚至覺得,江楓的輪廓也比不得傅采林好看。
不是非要拿江楓比對,實在是憐星一生之中見過的美男子以江楓為最,林軒雖然俊秀,可比起小魚兒花無缺都有差距,更彆提完美無缺的江楓了。
如果讓林軒比對,自然會以石之軒為基準,讓婠婠比對,會以徐子陵為基準。
傅采林人沒到,問題已經到了:“生命為何?”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無敵了,就算是三清,佛祖,上帝,也給不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憐星道:“如夢似幻,這是一道沒有人可以解開的謎題,我們隻需要把握解謎過程中的精彩就已經足夠,至於最終的答案,怕是道祖佛陀也不知曉。”
“沒人可以參透生命麼?”
“當然沒有,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
傅采林冷笑道:“你怎麼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你見過道祖佛陀麼?”
憐星想起林軒說過的一個悖論,道:“若道祖佛陀全知全能,請造一塊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全能悖論”或者說“上帝悖論”是一個很經典的悖論,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宗教信徒普遍認為神是全能的,因此“不能舉起”是毫無意義的條件,就如同“方方正正的圓”。
無神論者認為這是反證法,首先假定了“神全能”,再從中推出“神不全能”,與假設矛盾,很明顯屬於反證法。
總之都能各圓其說,最經典的解釋是:神是全能的,這種全能包括讓自己“不能”,也就是,神可以否定自己。
這種思維方式,在21世紀算不得什麼,在現在,卻能說的傅采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