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遼寧博物館(1 / 2)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本溪水洞到遼寧博物館1.5小時到達。

遼寧省博物館參觀詳細攻略

山海有情,天遼地寧,這是遼寧人心中的遼寧。對我而言,遼寧是遙遠的東北,是冰天雪地,想去看看,期待已久了。

遼寧省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底蘊十分深厚。博物館很大,我們用了一天的時間,深度參觀了所有展廳。

我們先上到三樓,參觀了常設展《古代遼寧》,共有五個展廳,從史前28萬年開始講起,一直講到916年的遼金時期。

遼寧因遼河而得名,28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紅山文化告訴我們,7000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秦漢時期,遼寧已成為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遼金時期,這裡曾是契丹和女真的王土。博物館用豐富的史料、大量的館藏文物描述了這一段曆史。

金牛山遺址,距今28萬年,居住這裡的人類已懂得通風取火,製造工具,從遺址發現的人類遺骨化石,其特征比同時期的“北京人”進步。

紅山文化距今7000年,遼寧地區分布有大量遺址,博物館展出了豐富的出土文物,石器、彩陶器、玉器都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在牛梁河遺址,發現了女神廟,出土的女神頭像,是紅山人的女祖。

白玉豬龍豬身龍麵,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遼博的鎮館之寶,在展館的第一部分,路過不要錯過,錯過也許就是一輩子,一定要多看幾眼。

斜口筒形玉器,在石器時代,一個工匠,因為受工具限製,一輩子可能隻做得了兩到三個筒形玉器,先要用獸骨在石頭上鑽眼,再用獸皮將眼反複打磨,最後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陶塑人麵殘片隻剩下鼻嘴部分,其神態隻能憑想象,或為生計犯愁,或在思考人生,一眼看到七千年,能見到就很幸運。

饕餮紋大圓鼎,形體碩大,紋飾精美,很難想象古商代的工匠精湛的技藝。

“史伐”卣來自西周,用於祭祀時盛酒,史料記載當時西周已喝酒成風。

鰩魚形銅飾件,以魚為形,形狀生動,是車馬用具,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有趣的是,渤海灣仍有鰩魚出沒,真可謂,時光荏苒千萬年,我依舊在這裡,靜待日起日落,看風雲變幻。

戰國至隋唐時期,中華大地由紛爭走向統一,遼寧地區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遼博展出的大量文物印證了這點。

“襄平幣”,是遼寧境內出土的最多的燕國布幣。襄平就是現在的遼陽。

花樹狀金步搖,樹枝千姿百態,樹葉惟妙惟肖,工藝精湛,很難想象,當時在工具缺乏的情況下,技藝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出土的唐代銀勺,最古老,但很眼熟,和我們每天盛湯的湯勺一模一樣。所以,有好多東西,一用千年不變,傳承至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